受收購在線醫藥平臺影響,阿里健康股價近日高漲近80%。阿里健康的前身多年來在市場上“默默無聞”,自被阿里收購后,該公司股價漲了近20倍。事實上,無論是世界的整體趨勢還是中國的國內情況,大健康產業都是投資界最大的關注點之一。相關數據顯示,大健康產業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產業,年支出總額占GWP(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1/10。業內人士預測,到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將達8萬億元,成為第一大產業。
大健康產業未來的藍海在哪里?企業應該在哪里落子布局呢?傳統產業和健康產業如何結合起來形成新模式?健康領域會出現類似阿里和騰訊那樣規模的公司嗎?一系列問題讓大健康產業充滿想象力和期待。
領域一:“互聯網+醫療”。時下最熱門的“互聯網+醫療”的產業,其基本模式是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構建平臺,以O2O方式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務。“互聯網+醫療”之所以能成為風口里的風口,主要原因是老齡化引起的養老管理問題和日益嚴峻的慢性病問題。
領域二:“藥品為王”。中國的藥廠很多也很賺錢,但是藥品并不一定都有用,有的時候用藥不當還可能耽誤病情。因此,現在真正需要的是研究好藥。目前,中國醫藥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產品為王”成為藥企發展的最大核心。
領域三:“幫患者找醫生”。中國醫療領域的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醫院,這其中又以公立醫院為主。最好的醫生又集中在最好的三甲醫院。目前,一些醫療領域的民營企業熱衷于收購醫院。因此,未來最大的機遇是能否掌握優秀的醫生資源,同時幫助公眾找到適合的醫生。
領域四:精準醫療。大數據對醫療領域的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就是精準醫療。精準醫療的核心是把人群細分,對治療、診斷要精準。它不僅對個體化的行為和數據要有非常精準的解讀,而且要給出一個精準的對應化的解決方案。
領域五:疾病預防。傳統意義上的“以藥治病”,主要是看藥品是否有效。預防醫學,主要是幫助更早發現疾病隱患。因此,未來可以通過數據監控一個人是否健康成長。
領域六: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對報銷范圍有明確限制。不過,中國政府正在逐步發展商業保險。現在已經把大病保險讓商業保險做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另外,一些企業也在做職工補充險。隨著商業保險進入醫療保險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健康產業會得到非常大的支持。
領域七: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社會資本的參與似乎顯得必要。國外的一些案例或許可以為國內提供借鑒。比如在芬蘭,一些創新型的小公司在進入市場時做試驗類項目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在解決問題時比大公司更有創新能力。它們可以幫助解決大公司不屑于解決的問題。同時可以積極嘗試與醫院有關的新模式、新技術。如果把懂技術的科學家、懂商業的人才和資金提供方結合起來,中國大健康領域或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毫無疑問,大健康產業已經被資本緊緊盯上。上述領域僅僅是大健康產業的部分機會。無論是在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企業都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進入。從根本上看,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需求十分巨大。不過,在看到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大健康產業面臨的痛點和挑戰。伴隨健康成為整個社會的關注點,各種市場規則和商業生態的完善會在產業發展中逐漸實現。創新變革的力量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建構新的商業系統,而且可以為社會創造著價值,改變著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