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薈
(中國藥科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98)
藥學類本科生專業認同的原因與對策研究初探
王文薈
(中國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1198)
[摘要]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藥學事業的發展越發重視,開設藥學類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但學生專業認同度普遍不高,主要是自我認知和學習觀的教育被忽視、不能合理進行專業選報、高校育人環境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的。為此,需要從正確認識大學與鞏固專業思想兩個方面著手提升專業認同度。
[關鍵詞]藥學類;本科生;專業認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56
1藥學類本科生專業認同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1.1自我認識和學習觀方面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已經完成了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歷時約15年,此時,學生的智力發展已接近頂峰,自我意識開始成熟、自我價值觀念增強、世界觀初步形成,開始對各種現象和問題形成比較穩定、系統的看法,這都將影響其今后的學業情況、專業發展以及個性品質。加之,現在的學生只負責考試,其他都是父母包辦,高中學校忽視對學生的自我認知教育,使學生很難對自己進行準確認知定位,對自身的性格、感興趣的領域、突出的優勢、成績層次等沒有客觀準確的認知,往往會發現所選專業與“所想專業”有差別。
另外,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的學習觀是錯誤的或者模糊的。家長經常灌輸給孩子一種理念: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事情都不用理會,融入社會是大學畢業以后的事情。這種理念一方面不利于學生正確學習觀的形成,把學習當成一種任務,不易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導致學生的成就感、樂學感低,主體性較差;另一方面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未得到滿足,進大學以后就產生松懈,學習滑坡等現象。
1.2專業選報方面
藥學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畢業后能夠從事與藥物合成、藥物制劑、藥物檢驗、藥品生產與營銷、新藥研制開發與質量控制等工作以及與藥學研究、管理和教學有關的工作。
近年來,醫藥行業獲得了蓬勃發展,被人們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社會各界對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其中制藥企業對人才的渴求更加強烈。[1]但準大學生自主選報藥學類專業的不多,一般出于以下幾種情況:
①父母親友從事相關工作,在行業內積累了一定的社會關系,為畢業后找工作方便,“建議”考生填報藥學類志愿;②被藥學類專業較高的就業率所吸引;③報考藥學類的熱門專業如藥物分析、藥劑學等,被調劑至藥學類分支學科如藥事管理等;④報考非藥學類的熱門專業,被調劑至藥學類專業;⑤受家長、同學影響,在面臨專業填報時 “被選擇”或“模糊選擇”藥學類專業。
李志等人的研究發現,自主選擇專業的大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歡并且樂意學習的專業,其總體專業認同度高于非自主選擇專業的大學生,所以專業認同度較高。[2]張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學習的專業并非興趣所在或者自愿選擇的學生,專業認同感較低。[3]陳萍等人也認同很多準大學生由于對專業認識不全造成了選擇失誤,是部分大學生專業認同度低的主要原因。[4]
1.3高校育人環境方面
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又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撐,成為高校最重要的任務。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不良文化、錯誤價值觀滲透校園,對高校師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環境。
從高校教師角度來看,當前高校職稱評審中“唯成果論”傾向嚴重,導致高校教師普遍“重科研、輕教學”,使得有些教師對自身的要求僅僅停留在完成知識傳授、不出教學差錯上。教師的教學任務普遍繁重,同時還需要做項目、做調研、做研究、寫論文,忽視了對學生的專業認同教育。
從教育培養角度來看,一方面,藥學是一個體系完善、范圍廣泛、分支眾多、發展快速、應用性強的學科領域,因此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要求很高,但藥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更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學生對當前形勢下藥學類專業的性質、就業范圍不能正確認識,有的認為醫院等事業單位才是最好的就業方向,有的認為醫藥代表不需要學好專業課,再加上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專業認知教育體系、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體系,學生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專業價值觀,認同所學習的專業。
2藥學類本科生專業認同的對策研究
2.1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大學
由于大學與高中普遍存在溝通不足、銜接不暢等問題,導致準大學生與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大學。必須先走出對大學認識上的誤區,才能增進學生對大學的了解,從而提高專業認同感。
在教育導向上,高中以分數為重點,主要任務是為大學輸送人才,而大學教育側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任務,因此大學更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教育任務上,高中實施“監督”“呵護”式的片面教育,課程多而淺,重理論輕實踐,且內容被考試大綱所限制,大學階段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學內容專業性更強,與實際聯系更緊密,因此大學更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開發。在管理方式上,高中管理非常嚴格,上課、考試、自習、活動、用餐等作息非常規律,對學生言談、舉止、打扮等全方位進行管理,而大學管理較為寬松,學習節奏放緩,學生的交往、外出、穿衣、佩戴等也更為自由,因此大學更多依靠學生的自我管理。
為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大學,大學要構建機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大學、適應大學生活。對新生的教育管理適當保留高中的模式,也就是保持一個過渡期,幫助新生從心理上適應大學。同時,抓住新生報到、家長夏(冬)令營的時機,開設家長課堂,幫助家長理解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建設情況、管理制度等,并利用互聯網拓展家-校溝通渠道,讓家長充分參與學校管理。在此基礎上,對新生開展始業教育,從學習、生活、思想、人際交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還要滲透專業思想和行業前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早期職業生涯規劃。
2.2鞏固藥學類本科生的專業思想
能否有效開展專業思想教育,不僅關系到藥學類本科生專業思想的穩定程度,更關系到藥學人才培養的質量。藥學類本科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是以藥學類專業知識為載體的綜合素質教育,包括學生的思維、心態、品德、能力等。專業思想教育并不是一門體系化的課程,需要整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資源,將其融入現有的教育管理活動中。
針對不同年級的專業認知特點,配置不同的專業思想教育任務。大一年級是學生對專業認識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初級專業認同感,可以保留部分高中授課的特點,課堂上采用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結合高低年級經驗分享交流會、專業知識講座,實驗室參觀等課后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專業學習方法和培養要求,培養積極的專業認知態度。大二年級是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通過健全教授授課制度和課程體系建設,采用任務驅動法、練習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結合專業認知班會、行業資深認識報告會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現實需求,增強專業認同感。大三年級是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確立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提升學生對專業的理性認識,通過開設模塊化課程、個性化課程實現因材施教,采用現場教學法和演示教學法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結合藥企參觀、學院開放日等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對藥學行業充滿愿景和信心。大四年級是學生對專業認識的提高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從理性認識發展到智性認識,通過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結合模擬招聘大賽、校園求職講座、優秀校友報告會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樹立藥學事業終身學習觀和生涯發展觀。
參考文獻:
[1]鐘為慧,李雯,余紅麗,等.提升藥學類本科生專業認同度的教育實踐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32):150-151.
[2]李志,王琪琪,齊丙春.當代大學生專業認同度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3]張田,孫卉,賈林祥.大學生專業認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08,24(11):842-844.
[4]陳萍,胡瑜.論大學生的專業認同與學習動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