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曲珍
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856000
手術室舒適護理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強巴曲珍
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856000
目的:探討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的1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為基本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觀察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況以及護理依從性。結果:觀察組護理后抑郁評分為(27.29±3.44)分,焦慮評分為(28.26±3.13)分,較對照組明顯更優,P值小于0.05;觀察組護理總依從概率為100.00,較對照組差異性不大,P值大于0.05。結論: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可明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配合度。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于股骨脛骨骨折、股骨頭病變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早有研究證實,予以患者有效的手術室舒適護理[1],可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促使手術順利完成,且在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方面意義重大。本文旨在探討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的臨床意義。
1.1 基線資料
將10例于我院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以隨機為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且自愿納入此次研究。
對照組中共有患者5例,其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3:2,年齡最大為74歲,最小為58歲,平均(66.84±2.17)歲。
觀察組中共有患者5例,其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4:1,年齡最大為75歲,最小為57歲,平均(67.11±2.38)歲。
兩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在基線資料的對比上,差異不顯著,P值大于0.05,兩者實驗數據可以科學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協助完成手術,做好術前準備,密切觀察患者體征及相關癥狀。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進行手術室舒適護理:
①心理干預,主動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相關知識,為其講述手術基本操作流程、預后效果及注意事項,并為其展示手術安全有效性及操作者豐富經驗,幫助其消除認知誤區及心中顧慮,避免過度緊張、恐懼等心理的發生,提高配合度,降低手術風險,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家庭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選擇合適護理語言,保證語言溫和、態度親切,努力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術前,幫助患者熟悉醫院環境,消除其緊張、陌生感,耐心解答患者心中疑問,并展現自身專業性,促使患者樹立信心,正視疾病;密切觀察患者語言、行為,評估其心理狀況,并予以針對性疏導,引導家屬對其進行真誠關懷及鼓勵,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
②手術室護理,保證手術室溫濕度適宜,并保持安靜,可通過撫觸等方法安撫患者,術前對患者相關臟器功能進行檢查,并評估其手術耐受力,做好應急措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協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注意著床部位受壓情況,防止損傷、牽扯,輸注液體可適當加溫,預防低體溫;傳遞手術物品時,保證注意力集中、動作迅速、傳遞準確,注意保暖;手術完成后,詳細清點相關器械,進行轉運時應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并避免牽扯傷口,防止管道脫落、扭曲等情況的發生,主動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并加強監測,及時處理異常狀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況及護理依從性。
抑郁、焦慮情況分別使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均為一百,以得分低為優勢。
護理依從性以高度依從、基本依從以及完全不依從評價,高度依從與基本依從概率之和即為護理總依從概率。
1.4 統計學處理
對兩組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及護理總依從概率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 SPSS20.0軟件,抑郁、焦慮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護理總依從概率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如果兩組數據之間的P值小于0.05,則表示兩者之間的對比有明顯差異。
2.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況對比
研究發現,兩組護理前抑郁、焦慮情況差異性不大,P值大于0.05,護理后,觀察組抑郁評分為(27.29±3.44)分,焦慮評分為(28.26±3.1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對比兩組護理前后抑郁、焦慮自評量表評分(n,分)
2.2 兩組護理依從性對比
研究表明,觀察組護理總依從概率為100.00%,較對照組更高,但差異性不大,P值大于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對比兩組護理總依從概率(n,%)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具有恢復快、預后佳等優勢,可有效避免傳統方法所致的骨折不愈合、骨頭壞死等弊端[2],有效的護理方法對于手術順利實施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本文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幫助患者達到心理及生理上的愉快狀態,通過術前為患者進行知識普及,可消除其部分顧慮,同時對醫院、醫生、手術進行詳細介紹,并對其心理問題予以針對性疏導[3],在消除其認知誤區的同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恐懼、擔憂、陌生、緊張等情緒,進而促使患者積極配合,依從性得到明顯提升;同時,經多種手術室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盡可能達到生理舒適,如環境控制、體位調節等,護理過程中注意細節性操作,以患者為中心[4],充分考慮患者感受,并聽取其主訴,顯然,效果較一般護理更佳,且對于提高服務質量、專業水平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醫患糾紛。
本文結果中,觀察組護理后抑郁、焦慮評分分別為(27.29 ±3.44)分、(28.26±3.13)分,低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觀察組護理總依從概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但差異性不顯著,P值大于0.05。
綜上,手術室舒適護理應用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效果較佳,可明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配合度,有利于手術順利實施及預后效果的改善。
[1]鄒亞軍.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手術室整體舒適護理[J].醫 藥 前 沿 ,2015,5(12):235-236.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5.12.199.
[2]蔣勁林.手術室舒適護理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2016,30(2):156-157.
[3]沈花,尤春芳.系統性整體護理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601-1603.
[4]馬運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15-16.
R473.6
A
1672-5018(2016)1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