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坤 董鵬 孫秀成
[摘要]我國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從1985年進行籌備到2009年普及推廣,至今已走過了近三十年歷程,初步建立了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在機械、計算機、化工與制藥、電氣信息等14個專業開展了認證工作。文章以高校參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為例,積極探索專業認證視域下信息類高校人才培養的方略。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卓越工程師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78
1關于工程教育認證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指由工程技術行業的相關協會連同工程教育者對工程技術領域相關專業(如土木工程、計算機、機械等)的高等教育質量加以控制,以保證工程技術行業的從業人員達到相應教育要求的過程。[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工程教育界和產業界的橋梁,是注冊工程師制度建立的基礎環節。[2]目前世界上關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協議比較有影響的是:學位(學歷)互認的三個協議,即《華盛頓協議》《悉尼協議》《都柏林協議》;工程師專業資格互認的三個協議,即《工程師流動論壇協議》《亞太工程師計劃》《工程技術員流動論壇協議》。國外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開展比較早,以美國為例,1981年由美國12個與教育評估有關部門組織的17名成員組成的有關部門評估標準聯合委員會,對教育評估下定義時指出:“評估是對教育目標及其價值判斷的系統調查,是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3]根據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截至2011年,我國開設工科的本專科院校共2222所,占普通高等學校總數2409所的922%,目前在普通高校開設了31類工程類本科專業,共有169個工科專業,占所有學科專業數的334%。我國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最早在1992年始于建筑類專業,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已在機械、電子與電氣、化工制藥、計算機等14個專業領域,認證了295個專業點。2013年6月19日,國際工程聯盟大會全票通過接納我國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這對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應對國際競爭、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2關于郵電類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信息技術學科人才培養方面,我國的郵電高校經歷了“體制劃轉”、辦學規模擴大、“更名升格”等新的重大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幾經改革,其專業口徑、內涵、外延、培養目標、規格、課程設置等,均有很大發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于 2006 年全面啟動,當年山東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本科認證的試點專業之一,截至2013 年,全國共有20所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了認證,目前全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認證情況如下表所示。
3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域下的人才培養探索
根據 James Murray 的觀點(IT Week,17 Jan 2007),1995—2005 年為小信息時代,2006 年以后,信息產業進入大信息時代,信息類高校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更加呈現出專業化、本土化的特點,對信息從篩選、使用到創造從技術層面來說應更具專業化。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方面,南京郵電大學嘗試“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拓展”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并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相應地調整思路和方向。
31課程體系建設和產學研合作建設
課程體系的建設要和產學研合作作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的 7 項指標之一“支持條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充分體現了工程教育的特點和要求,以筆者所在南京郵電大學為例,學校近年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和產學研合作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學校根據“加強基礎、重視實踐、培養能力”的教學原則,構建了基礎厚、內容精、選擇多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按照通識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四大模塊設置課程平臺,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方式教學,注重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產學研合作建設方面,學校通過選派學生到企業或者聯合研究中心進行企業實習和開展科研活動,努力健全企業實訓體系。一方面,利用學校與國內通信、信息等領域的知名企業聯合建立研究中心,近年來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完成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另一方面,學校在全國各地100余家通信運營企業和通信、電子制造企業以及軟件公司等單位建立了校外“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學生通過在企業實訓、實習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也通過組織學生實訓提前物色需要招聘的員工,創造了企業、學生和學校三贏的局面。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擁有一支規模適當、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富于創新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是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關鍵。學校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專職機構,秉承“服務教學、服務教師”的宗旨,結合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特點,契合本校教育教學改革熱點,倡導卓越教學,關注課堂教學質量,建立健全多方位、全過程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此外,還多渠道聘任知名學者、工程技術專家等高級人才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學業發展,提高青年教師本專業教師的教學、科研與工程實踐水平,促進專業的工程化建設。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學校一方面堅持把好人才關,在引入教師時增加工程實踐經驗、工程師許可證等入門條件;另一方面加大現有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培養力度,切實加強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33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計劃”是教育部近年來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項目,其主要目標是要“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
卓越計劃的實施與工程教育的關系
以筆者所在南京郵電大學為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2年被批準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和省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2013年獲批為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目前學校已根據國家制訂的卓越計劃培養標準,調整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標準體系,改革了課程體系和教學形式,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現場工程師和設計開發工程師的職業需要;通過積極創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機制等方式,提倡學生接觸工程實際,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論
本文借學校參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會,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改革,推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并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有效之道,以期提高我校信息類專業及其人才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韓曉燕,張彥通,王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2]楊振宏,楊書宏,宋守信,等國外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分析與借鑒[J],中國安全學學報,2009,19(2):61-66.
[3]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R].Projects and materials,19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