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摘 要 全媒體時代報紙的影響力逐漸式微,越來越多人開始放下報紙選擇網絡,于是,報紙沒有人看的說法開始盛行。大學生作為年輕人的代表,他們還看報紙嗎?報紙對于他們還有怎樣的影響力?成為當下社會和媒體都普遍關注的焦點。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有真實的數據做依托才最可信,本研究通過對800余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用真實的數據客觀回答了全媒體時代報紙對于新生代大學生的影響力。
關鍵詞 報紙;影響力;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0-0050-02
1 有調查才會有真相
現在誰還看報紙?這或許是所有推崇新媒體人的一致想法,其實這是一個反問句,潛臺詞是:現在已經沒有人在看報紙了。的確,現如今新媒體如日中天,傳統紙媒影響力日趨式微,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但即便如此,報紙對于新生代大學生就沒有影響力了嗎?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就是要看看在這個全媒體時代報紙對大學生究竟還有怎樣的價值。當前國內市場,報紙“影響力”已成為耳熟能詳的詞匯,并以潛移默化地成為專業人士衡量報紙生存狀態的標準。以江蘇師范大學為例,調查分析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可以在報紙消亡論成為重要命題的時候,真實的反映報紙在現階段對新生代大學生的影響力,更可以為報紙的轉型提供重要的參考。
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是基于大量的調查問卷基礎上進行的,該研究共設計調查問卷4套,不僅對傳統紙質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做了充分的調研,還對報紙的衍生物——報紙網絡版和手機報做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做了調研,對于表示從來不看報紙的大學生,調查問卷也征詢了原因和如何才愿意接受報紙的意見。此次調查對象全部為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春到2015年春在校的本科生,非常具有代表性,問卷調查歷時一年,對不同院系、不同年紀的大學生都進行了調研。其中涉及傳統紙質報紙的調查問題21個,包括閱讀報紙的頻率、知道報紙的名稱、感興趣的板塊、報道形式、閱讀報紙的習慣、喜歡的圖文搭配比例、能容忍的廣告量、對于廣告的接受度、報紙對自身的影響、報紙價格以及發行渠道的合理性、改革意見等。針對報紙的網絡電子版設計了調查問題18個,除了關于報紙本身的一些提問,還涉及網絡版與傳統紙質報紙對比的問題。針對手機報共設計問題11個,是否收費、對廣告的容忍度等問題都有涉及。為做到精確調研,問卷對調查對象的學院、年紀、性別、年齡、月均生活費等也進行了調查。本研究是紙質報紙篇,重點研究傳統紙質報紙對新生代大學生的影響力。
2 有閱讀才有影響力
有調查、有研究才有發言權,針對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得到了很多的調查結論,這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跟隨自己的想象而臆斷的。
有數據才有力度,才有真實性,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做了大量的調查問卷,這些問卷經過統計分析出了很多重要的數據信息,本研究就是要用這些數據說話,用這些數據真實的展現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
2.1 還是有一部分新生代大學生看報紙的
進行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首先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那就是現在的大學生到底還看不看報紙,如果大學生都已經不看報紙了,那這個研究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大學生們還在看報紙,這個課題才有研究的必要。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調查問卷為多套卷,區分要回答哪一套問卷的標準就是調查對象對于報紙的閱讀方式?喜歡閱讀紙質報紙、報紙網絡版、手機報和從不閱讀報紙的調查對象回答的調查問卷是不一樣的。回收的760份有效問卷中,閱讀紙質報紙的大學生為95名,占比12.5%,這個占比雖然比較低,但在傳統報紙影響力逐漸式微的時代,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這也直接控訴了“報紙沒有人看”的說法,給了紙媒人以希望。
2.2 從閱讀頻率看影響力
在看報紙的新生代的大學生中,他們看報紙的頻率是怎樣的呢?每天看,經常看,偶爾看還是只有那么寥寥幾次看過,這中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本研究調查問卷對新生代大學生看報紙的頻率進行了重點關注。根據調查統計顯示,閱讀紙質報紙的95名被調查對象中每天看報紙的只有5人,占比5.3%;經常看報紙的有10人,占比10.5%;偶爾看報紙的有75人,占比78.9%;基本不太看的有5人,占比5.3%。這樣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沉重的事實,那就是在為數不多的閱讀紙質報紙的大學生人群中,真正堅持每天都看的人卻少之又少,大多數人只是偶爾看看紙質報紙而已,這樣的閱讀頻率讓傳統紙質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2.3 知名度越高影響力越大
新生代大學生中有一部分人還是閱讀報紙的,這部分人閱讀報紙的頻率不同,他們閱讀的報紙種類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調查問卷中,列出了《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揚子晚報》《人民日報》《賣新聞》等報紙種類,受訪者可以多選。根據統計顯示,知曉度最高的是《揚子晚報》和《人民日報》,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都有65.8%的人知曉。《南方周末》《環球時報》《泰晤士報》的知曉率也比較高,知曉人數分別是43.8%,43.8%,39.5%。從統計數據來看,新生代大學生對一些名報的知曉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也符合名牌效應。
知道和閱讀是兩個概念,在“經常會閱讀的報紙”問題中,選擇人數最多的依然是揚子晚報,但在多選的情況下也只有65人,還有列出的很多種類的報紙是沒有人閱讀的,沒有閱讀又何談影響力呢?
3 看報的時代什么最受歡迎
3.1 娛樂、旅游板塊最受大學生歡迎
看報紙的新生代大學生是喜歡看國際新聞、國內新聞、本地新聞還是更喜歡體育、娛樂、財經、時尚、旅游、家居、汽車、樓市板塊?根據調查顯示,最受大學生喜歡的報紙板塊是娛樂和旅游,在可以多選的情況下,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65人都選擇了這兩個板塊,這與大學生的年齡層次有很大的關系。而最不受大學生歡迎的板塊是樓市,只有10個人選擇,這可能是與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有關,大學生相較而言買房的意愿不強烈,所以不太關注樓市。
大學生喜歡娛樂和旅游板塊,那比較喜歡什么報道形式呢?消息、通訊、評論、深度報道、圖片報道,那種更受新生代大學生的喜愛?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在可以多選的情況下,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50人選擇了圖片報道的形式。報紙報道的形式主體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形、圖文結合的方式更能吸引讀者。
大學生在報道形式上鐘情圖片,但拿到報紙最先吸引大學生的卻是文字標題,在可以多選的情況下,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60人選擇文字標題,當然有30人也選擇了圖片。另外還有10個人選擇不固定,5個人選擇版式,卻沒有一個人選擇文章長短。很多人看報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在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45人表示會先看標題如感興趣就往下看,35人表示只挑自己喜歡的版面或欄目看,10人表示會按照版序從頭看到尾,5人表示沒有固定的閱讀習慣。這個數據也充分證明了文字標題對大學生有充分的吸引力。
每一張報紙都有自己的圖文搭配比例,有的圖多文少有的文多圖少也有比例相等或者視內容而定。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應當比例相等或者視內容而定。除惡圖文搭配比例,每一張報紙也都有一定的版式,有的活潑時尚趨于雜志化,有的規規矩矩圖片和文字整齊排版,大學生有對這方面與怎樣的喜好呢?根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希望報紙版式活潑時尚趨于雜志化,另有30%左右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應該根據內容而定。
3.2 廣告可以有
廣告是報紙的主要盈利途徑,但對于廣大讀者而言,廣告可能就不是那么稀罕了。關于“一個報紙版面中,你能容忍的廣告量”調查,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50人對報紙廣告的忍受程度都在1/4的廣告3/4的新聞內容,這樣的比例選擇也應該能給辦報人一些提示。即使對報紙廣告有1/4版面的忍耐力,但報紙上的廣告大學生又會看嗎?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在95名閱讀紙質報紙的受訪者中有75人都表示要視廣告內容而定,看樣,在報紙上刊登什么樣的廣告才會有效果,還需要廣告商和紙媒一起探索,否則刊登的廣告沒有人看,不是一種資源浪費嗎。
4 為什么看也很重要
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么還有大學生愿意閱讀紙質報紙?獲取新聞資訊、豐富談資、打發時間都是充足的理由。經常讀報能夠了解更多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增加與人交流的談資,能夠開放視野了解最新的國內外局勢。至于大家愿意閱讀傳統紙質報紙而不選擇閱讀網絡電子版面的原因?除了閱讀習慣,也有受訪者表示經常看上網傷眼對人不好或者不喜歡網上看新聞。
傳統報紙字體可以稍微大一些,應該加大新聞性保存報紙的新聞質量,內容應該更豐富點,紙張再精細些,廣告再少點,針對大學生開設專欄,投稿渠道多一點,注意報紙內容的深度性等,這些都是這次訪問的大學生對傳統紙質報紙的建議。讀者的要求就是報紙改革的方向,希望大學生的這些寶貴意見和全媒體時代報紙在新生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研究能對紙媒的改革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競.報紙的影響力及其決定因素[J].中國記者,2008(1):69-70.
[2]周志懿,周耀華.試論報紙媒體的影響力[J].中國報業,2005(5):50-53.
[3]張立云.關于報紙做好新聞策劃提高影響力的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