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才
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中的戰斗堡壘,是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厚植黨的執政根基,就必須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握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貫穿到基層組織紀律建設的各個環節,讓廣大黨員干部對“六大紀律”和“挺紀在前,紀法分開、紀嚴于法”的新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2015年,上至中央紀委通報曝光的典型違紀問題,下至各省區市通報曝光的典型違紀問題,更多地體現出“紀言紀語”,更多地用紀律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而“紀法混淆”的現象則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黨內警告、嚴重警告和免職等以往在通報曝光中難以覓見的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漸次多了起來,而對一些違紀的黨員領導干部留黨察看、“斷崖式降級”等黨紀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處理更是屢見報端。
為貫徹落實黨的紀律建設新要求,省委、省紀委自2015年10月底起,在西寧市大通縣、海東市樂都區開展了“落實縣級黨委主體責任,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從嚴管黨治黨”試點工作。省委書記駱惠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多杰熱旦十分重視,親自安排部署、具體檢查指導。以期通過試點,探索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實踐載體,全力壓實縣(區)、鄉(鎮)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推動從嚴管黨治黨向基層延伸。
試點縣(區)聞令則動。于是,從縣(區)黨委、縣(區)直機關單位黨委(黨組)到鄉(鎮)黨委、基層站所和村(社區)黨組織層層發動,通過編發簡報、學習資料,利用電視、網絡、短信、微信等現代傳播媒介廣泛宣傳,強力推進。而今,在試點縣(區)廣大黨員干部中“挺紀在前”已成共識,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可以說已是眾人皆知。
“黨內關系要正?;?,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的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p>
然而,光有思想上的認識和理解不行,關鍵要在實踐中付諸行動。試點縣(區)打破長期存在的慣性思維,在試點中探索層層傳導壓力的實踐載體。
責任清則目標明。試點縣(區)首先從完善責任清單做起,按照《黨章》《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相關規定,全面梳理排查出落實“兩個責任”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6類33個,對照問題清單研究定位縣(區)黨委班子及成員主體責任清單20條,鄉(鎮)黨委主體責任清單13條,縣(區)直部門主體責任清單15條;縣(區)紀委監督責任清單6條,鄉(鎮)紀委監督責任清單5條,縣(區)直部門紀委監督責任清單5條。同時明確了縣(區)人大、縣(區)政府、縣(區)政協班子和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部門以及審判、檢察、人民團體黨組、黨總支、黨支部的責任,厘清了職責邊界,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體系。
嚴格考核問責倒逼“兩個責任”落實。試點縣(區)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實施辦法》,層層簽訂《落實責任運用“四種形態”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目標責任書》,對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實行單獨考核、單獨獎懲和“一票否決制”,運用考核結果兌現獎懲。縣(區)委書記集中約談黨風廉政建設考核末位的鄉鎮、縣直部門的“一把手”,縣(區)紀委書記逐個約談問題線索集中的單位負責人,傳遞壓力。大通縣對10名鄉鎮、縣直部門科級干部因工作失職、監管不到位問題進行了嚴肅問責,樂都區對4名領導干部因監管不力、履職不到位問題進行了問責,從而進一步傳導了壓力,強化了履行“兩個責任”意識。
嚴肅黨內組織生活,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常態化。試點縣(區)黨委帶頭,選擇一些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黨員干部違紀違規典型問題,分層次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進行批評幫助,警示提醒。部分縣直部門和鄉鎮黨委還把民主生活會范圍適當擴大到苗頭問題較多的下屬黨組織,拓展教育面,促進黨內生活正?;?。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結合黨員干部平時政治思想、履行職責、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開展隨時隨地談話提醒;對新任職的干部、臨退休的干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長的干部、民主測評群眾滿意度低的干部,及時進行談話提醒;特別是對群眾有一般性議論的黨員干部,或者有輕微違紀可能,有必要警示提醒的,及時進行警示約談。試點期間,兩個縣區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共談話談心467人(次),任前廉政談話134人(次),針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誡勉談話38人(次)。
同時,針對信訪舉報實際,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對涉及縣(區)直機關黨員干部問題線索除可查性強且嚴重的外,更多運用談話函詢方式處置;對涉及農村黨員干部的問題線索,根據農民黨員文化程度低、群眾關注程度高等實際,更多運用初核方式核實,以得到群眾的認可。
破則立,從則平。不深刻轉變執紀理念,則無法適應“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新要求,更無法在監督執紀中落實“四種形態”,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真正體現對黨員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試點縣(區)改變以往對違紀黨員干部施以單一紀律處分較多,而綜合運用組織處理較少的做法,在對違紀黨員作出紀律處分的同時,綜合運用轉任非領導職務、免職、調整崗位等組織處理措施,讓紀律約束成為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行為規范和自覺遵循。2015年1至12月,大通縣給予黨員干部紀律處分39人,其中給予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7人(調整崗位4人、免職3人);樂都區給予黨員干部紀律處分41人,其中給予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8人(調整崗位3人、免職2人、責令辭職3人),在黨員干部中產生了較大震動。
基層是黨風廉政建設的薄弱環節,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是從嚴管黨治黨的重點。試點縣(區)針對農業建設項目、危舊房改造、土地征用、整村推進、拆遷安置、扶貧救濟、“三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查處整治力度,堅決糾治縣(區)基層的“四風”和腐敗問題。2015年大通縣立案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27件35人,占立案總數87.1%;樂都區立案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16件35人,占立案總數的80%。通過“零容忍”整治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努力實現反腐對縣區直部門及下屬單位、鄉鎮、村(社區)的“全覆蓋”。
試點縣(區)注重源頭防治,著眼重點崗位,以有效管用為目標,建立完善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如《關于進一步推進黨內關系正常化、民主生活會常態化、批評與自我批評經常化的實施辦法》《黨員干部處理多樣化辦法》和《村(社區)干部違紀違規行為與報酬掛鉤暫行辦法》等,通過層層立規矩,進一步強化了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監督,規范了基層權力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