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公共資源也日益豐富,廣大群眾也越來越多地享受到免費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然而,對于公共資源的“跑冒滴漏”,廣大群眾也頗有微詞。
我們應該承認,在我們身邊,公共資源的確不少,道路交通、公園景區、體育場館、醫療機構……大家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享用著。但在一些地方,停車難、如廁難、看書難、參加體育運動難……而一些單位內部卻讓有限的資源閑置著、浪費著。因此,各級政府都應該把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構建更加合理、更加均等的公共資源分配格局,實現公共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實現公共資源的價值最大化,需要各級政府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一是要做好公共資源的調查摸底工作,建立起統一的管理服務平臺,及時掌握公共資源效用的發揮狀況,對公共資源欠缺的地方則應予政策傾斜,加大扶持力度,做好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滿足民眾所需;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公眾充分認識到共享公共資源已經成為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社會公平的重要因素,認識到公共資源的公有、公用特性,防止一些公共資源成為少數人的“特供”或專用;三是要鼓勵更多的單位在不影響黨和國家形象、不影響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主動拆“圍墻”、開“大門”,將單位的停車場、衛生間、文化體育設施等公共資源向民眾開放,使之發揮更大的價值,惠及更多的民眾。
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公共資源價值發揮狀況的檢查,督促那些應該且能夠開放而沒有開放公共資源的單位盡快落實有關要求,讓公共資源不再閑置、不再浪費。對那些具有壟斷性質的公共資源,如體育場館、旅游景點、醫療機構、各類院校等,要強化社會監督,防止將這些公共資源作為“私有財產”,甚至作為謀私利、撈外快的腐敗工具。有人講:以公共資源謀私型腐敗比以權謀私型腐敗危害更大。這話很有道理,它不僅造成國家的公共資源嚴重損耗,而且更直接更廣泛地損害大眾的利益,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所以,對這類腐敗行為,一定要發現一起,嚴懲一起。
總之,只有建立起公共資源集中管理分配的統一平臺,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過程的陽光操作,并不斷加強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才能實現公共資源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