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組
“145個社區共1450萬元服務經費都用在了哪些方面?”
“請你用一句話評價一下,你州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全國相比處在一個什么水平?”
“項目實施過程中在打牢基層基礎、優先保障基層上采取了哪些好的措施?我好像沒有聽出硬招實招來。”
……
一個個直截了當、指向精準的問題拋向答辯席,考驗著項目責任人的平時功夫。
一次次具體務實、睿智自信的回答,回應著評委會專家的心頭疑問。
2015年12月17日,召開全省項目化黨建現場評審答辯會,8名市州委書記、組織部長和6名省直黨工委書記逐一參加答辯,就各自領題的黨建項目實施情況接受評委會專家學者的質詢和提問。根據答辯情況評委會對所有項目提出終評意見。
臺上十分鐘臺下一年功
年初申報立項、年中督促落實、年底考核評估……一年來,各地各單位以抓經濟的思路、抓項目的理念,采取“項目化”推進的方式,明確各級黨委書記、組織部長作為項目負責人,建立起“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聚焦基層黨建弱項和短板精準發力,切實把黨建工作“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落實在行動上,有力破解了一批基層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12月1日至3日,省委組織部成立5個考評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臺賬、座談交流、實地察看等方式進行了實地考評,廣泛聽取基層黨員和群眾對項目的評價,并依據考核細則逐項打分,形成了實地考評成績單。這次答辯會是考評驗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
為把項目實施情況在短時間內更好地展示給評委會,每一個項目責任人都精心準備了PPT課件、視頻短片和圖表數據等,以此佐證自己的項目。一幀幀照片、一串串數據、一組組圖表,生動展示出項目進度和成效,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現場答辯按照先由項目責任人進行五分鐘陳述解說、再進行提問和答辯、最后現場打分的步驟進行。每個項目需要回答3-5個問題,向評委會的展示時間前后也就十分鐘,但這背后卻凝結著項目責任人和實施團隊一年來的辛勞汗水。
“雖然項目是全程自己直接抓落實的,但是面對評委會專家的提問,還是感覺壓力不小。這次答辯,考的是我們平時的真功夫,如果不是親自抓,不是親自落實,有些問題真答不上來。”西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畢曉寧說。
今年他領題主抓的是基層黨建“四區五帶”項目。一年來,按照“連點成線、由線及面”的思路,在城市社區突出“管理服務”,打造了4個“黨建核心區”,在農村突出“產業發展”,打造了5條“黨建示范帶”,在黨建核心區落實資金9124.5萬元強服務,實施37個子項目;在黨建示范帶落實資金11.3億元育產業,實施106個子項目。項目的實施,不僅把過去各自獨立的示范點連線成片,形成了相互融通的片區,而且極大地推動了產業發展。黨建出生產力、黨建出效益的共識進一步強化。
聚焦短板立項集中火力攻堅
一個項目,消除一個弱項,一個項目,拉長一個短板。
從年初立項開始,省委組織部要求各地各單位先調研摸排,查清最突出的問題,找準最薄弱的環節,再據實研究立項,明確主攻方向。
黃南藏族自治州委組織部針對各級各領域工作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多頭重復統計等突出問題,由州委常委、組織部長蔣躍成領題,累計投入200余萬元,建成涵蓋州、縣、鄉、村4個層級、覆蓋所有農牧戶和寺院、學校,囊括所有家庭及其成員詳細信息、17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的電子信息網絡平臺,可滿足各種條件下的精確查詢、隨機統計、導入導出。
項目推進過程中,3000余名干部耗時8個多月,進村入寺、上門入戶、加班加點,短時間內完成全州8萬余戶、近27萬人口的信息采集、核對和錄入工作。每家每戶平均填寫統計表格26張之多,其間辛苦,不難想象。
有的同志這樣評價道:“這不亞于一次人口普查、一次經濟普查、一次社會信息普查。”
海東市委組織部針對部分村級黨組織無辦公服務中心或危舊狹小不能使用的短板,由市委組織部長領題,統籌資金2724萬元,對67個“空白村”活動中心建設進行立項。在市委組織部帶動下,各區縣委書記、組織部長自我加壓,整合項目資金7029萬元,新建或改擴建137個村(社區)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合計投資近1億元,是近年來黨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集中、行動最堅決、效果最明顯的一年。
果洛藏族自治州委書記武玉嶂領題實施機關干部“結對認親”幫扶項目,組織機關干部深入全州6縣44個鄉鎮、188個村和15個社區入戶走訪,了解掌握貧困牧戶、殘疾人、孤寡老人、孤兒等弱勢群體和刑滿釋放人員等,選好結對“親戚”。按照州級干部結對3戶、縣級干部結對2戶、鄉科級和一般干部結對1戶的要求,全州7136名機關干部與13775戶基層群眾“結對認親”。班瑪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正偉的“親戚”尕桑伊希身患重病住院,小女兒也因病夭折,劉正偉得知情況后及時上門慰問,在西寧開會期間抽時間到醫院進行看望,資助醫藥費5000元,幫助他們堅定信心、戰勝病魔。
通過結對認親,實現了困難家庭“戶戶有人幫,家家有人扶”,解決了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從民生最緊迫的領域實現了“破冰”。機關干部學會了與群眾溝通、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建立了真摯深厚的情感,在“走親戚”中與農牧民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科學評價定位以獎代補激勵
省委組織部依據項目化黨建考核驗收工作方案,按照前期現場考核、集中答辯考核分值各占50%的比例,對23個項目逐一打分,確定了等次。
“基層全員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等13個項目被評定為優秀項目、“構建機關黨建三級責任體系”等10個項目被評為良好項目。省委組織部從財政支持基層組織建設經費中拿出200萬元,給予每個優秀項目10萬元、良好項目7萬元的獎補資金。
海北藏族自治州委組織部長馬麗雯領題實施的“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培訓特色基地建設項目”在“優秀項目”之列。該州依托原子城獨特資源稟賦,著力把“西海鎮-原子城”打造成為全國唯一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研發設置專題精品課程3個,確立輔助特色課程21個,并建成原子城紀念館現場講解、“兩彈一星”主題報告會等現場教學點10余個,探索研發“教學內容豐富、師資隊伍雄厚”的“超市型”“菜籃子式”教學體系,通過“課堂+現場+體驗式”三位一體的教學,立體展示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們在茫茫草原創造的豐功偉績,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海北州委常委、組織部長馬麗雯匯報道:“我們組建的‘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報告團已經到中央黨校和清華大學等全國多家知名大學講了課,受到廣泛好評,已成為移動式‘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
“抓黨建項目要有品牌意識。好的項目就要能打造出一個可長期見效的黨建工作載體,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品牌。”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胡昌升在現場點評時指出,“今年項目化黨建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不錯的成績。2016年,要在支持黨建項目上加大資金整合投放力度,至少要達到1000萬元,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一個好的項目獎勵50萬元到200萬元。”“要敢于在項目審核把關上‘當包公‘唱黑臉,嚴把立項關,真正做到立一個項目、破一道難題、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