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琳
十八大以來的打虎拍蠅風暴中,很多腐敗分子都是因受賄罪而被繩之以法的。近年來,青海省檢察機關查處的職務犯罪案件中,受賄罪也呈上升趨勢。那么,究竟什么是受賄罪,我國法律對受賄罪是如何規定的?這些腐敗分子又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并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受賄罪社會危害性大、影響惡劣,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因此,刑法也對其規定了嚴厲的刑罰,法定最高刑為死刑。2015年11月1日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因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該條規定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依法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
受賄罪的核心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他人謀取利益并索要或收受他人財物即“權錢(物)交易”,現實生活中多呈現出以下幾種形式:
拿錢(物)辦事,直截了當。這是受賄罪最典型的表現形式,即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將權力異化為撈取錢物的工具,待價而沽,行賄人為獲取利益,直接向受賄人送錢送物。青海省海東市委原常委、海東工業園區黨工委原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原常務副主任董璞在擔任青海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海東市委常委、海東工業園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期間,利用在省經委主管企業節能減排、海東市主管工業園區審定項目用地、招商引資等職務便利及影響力,為他人提供幫助、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二年。青海省東川監獄刑罰執行教育科原科長、監獄減刑、假釋評審委員會原委員孫心平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先后為20余名服刑罪犯,在改造成績取得,減刑、假釋的提請和調換輕松工種等方面給予關照,從中收取多名服刑罪犯及其親屬賄賂38多萬元,法院以徇私舞弊減刑、假釋罪,受賄罪等罪數罪并罰,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八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20萬元。
家族貪腐,同陷深淵。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受賄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工作人員的親屬也可以成為受賄罪的共犯而受到法律的追究。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時,自己不直接索取或收受賄賂,而是由其親屬出面要錢拿物的,則雙方構成共同犯罪。近年來查處的受賄案件中,這種國家工作人員和親屬家人合謀、共同犯罪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有的夫妻聯手、有的父子起上陣,有的全家總動員,利用腐敗分子手中的權力大肆收受賄賂,謀取私利,嚴重敗壞黨風政風,損害群眾利益,也使原本幸福的家庭,最終因“一腐俱腐”而毀于一旦。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受賄案就是其中的典型。據查,在劉鐵男收受的3000多萬元賄賂款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其兒子劉德成收受的,劉氏父子因構成共同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我戴的手銬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這是山東省供銷社原黨組書記、主任矯智仁在法庭審理的最后陳述中說出的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據檢察機關指控,曾先后擔任山東省萊州市市長、市委書記,煙臺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法委書記等職務的矯智仁,先后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160多萬元,其中的40多萬元是由其妻鐘福卿經手的。
手段翻新,難逃法網。隨著反腐敗斗爭力度的不斷加大,很多腐敗分子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收受賄賂,一些行賄者也不敢赤裸裸地行賄他人,收受賄賂已突破了原先“一手拿錢,一手辦事”的權錢交易、權物交易模式,新的犯罪形式層出不窮,他們企圖給黑色賄賂披上一層灰色甚至紅色的面紗,賄賂變得更加隱晦。如以交易形式(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向請托人購買房屋汽車等物品)、未出資而獲得干股、收受房屋汽車等物品不辦理權屬變更、紅白喜事送賀禮、賭博、贊助、借用等形式收受賄賂的犯罪時有發生。這些新的犯罪手段雖然增加了查辦案件的難度,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些自視“保險”的犯罪最終被一一偵破,那些以身試法的犯罪分子最終也難逃法網。河南靈寶巨貪稅官衛建設打著給親戚“買”金精粉的幌子,向經營黃金廠的老板一要就是一卡車,每車價值在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然后賣掉將錢據為己有。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萬仰寧到任的第一個春節,就收到鄉鎮及縣直部門送來的“紅包”達10萬多元。
交友不慎,官商互傍。很多官員走上犯罪道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交友不慎,最后被所謂的朋友一步一步“拉下水”。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就是跌倒在“大款”手中的典型。祝均一在結識“上海公路大王”張榮坤后,在張的苦心經營、極力討好下,心安理得地收受了張送上的巨額賄賂、欣然接張為其物色的情婦,并將妻子掛名在張的公司領取高額薪酬,同時,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張謀取利益,最終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事發后他說:我與張榮坤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不正當的經濟交往,我一方面為他的公司借貸那么多基金,另一方面收受他送的金條、金磚等財物,妻子從他公司領取高額獎金,還托他為女兒在澳大利亞安排住房,從他那里以較低的價格為我父親購買二手車。這是利益交換,是典型的權錢交易……沈陽市財政局原局長李經芳被判刑之后,也后悔地說:“總結來總結去總結出一句話,就是鐵哥們兒把鐵哥們兒送進了鐵籠子。”河南人大辦公室原副主任李國富說:給你金錢的人就是看中你的權力,收買你的權力,他看中的是你手中的權力,看重的永遠是從權力中撈取更多的金錢。結果,使我不但喪失了權力,到手的金錢也成過眼煙云,成為我犯罪的證據。
心理扭曲,鋌而走險。腐敗分子走上犯罪道路最根本的是理想信念動搖、人生觀價值觀異化、法治觀念淡薄,但心態不正甚至扭曲如心理失衡、心存僥幸等也是其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的一個重要因素。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在懺悔中說:看著那些老板住豪宅開好車,穿名牌出入高檔會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過得何其瀟灑自如!老板越大,財富越多,各方對他越重視,既有經濟地位,又有政治地位……比比自己,沒日沒夜地加班,有時招商引資還要陪著笑臉,每個月就拿這點工資,覺得太虧了!我自感層次比他們高,文化水平又比他們高,憑什么不如他們?想想心里就不平衡,對待工作、對待人民群眾表現也越來越冷漠,越來越麻木,絲毫感受不到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魚水之情。西寧市民政局原副局長盧旻嬰對辦案的檢察官說:當自己收受這筆錢(工程承包商送的15萬元賄賂款)的時候,是忐忑不安的,內心在黨性和物欲的碰撞中掙扎,因害怕事情暴露不敢接受,但在行賄人信誓旦旦的保證下,貪念終于戰勝了恐懼,收下了這筆巨款,并一再囑咐行賄人不要將此事聲張出去。此時,她是心存僥幸的。當其得知行賄人被檢察機關帶走之后,她沒有在第一時間向組織交代自己的問題,而是選擇了一種欲蓋彌彰的方法將錢退還給了行賄人并打了一個借條,她以為這樣做了,自己收錢的事就可以變成合理合法的借貸關系了,此時,她依然心存僥幸,企圖蒙混過關,試圖逃避法律的追究。她的這種心態,是很多受賄人共有的心理,但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卻忘記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古訓,最終走上了犯罪的深淵。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案為鑒,可警眾人。分析職務犯罪,是為了更好地預防職務犯罪,一個個鮮活的貪腐案例就是一部部生動的反面教材,廣大黨員干部應從中吸取深刻教訓,做一個清清白白、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