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消除絕對貧困、決勝小康社會的強勁號角。2015年7月28日,青海省委召開十二屆九次全會,省委書記駱惠寧就我省加快整體脫貧戰略任務進行了部署。“十二五”以來,我省的扶貧開發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98%以上的面積屬于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尚有近54萬扶貧脫貧對象。加之自然環境艱苦,自我發展能力較差,因災因病返貧率高,我省扶貧工作面臨新的更大挑戰。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有著六十多年辦學歷史的全省唯一一所衛生類高職院校,畢業生遍布省內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為貧困地區群眾醫療衛生事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為全省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全省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這一刻,懷仁心仁德、行仁醫仁術的衛院人又怎能甘為人后?為保證扶貧脫貧這“第一號民生工程”取得實效性,學院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認識,為精準扶貧定好目標做足準備
學院黨委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在助力全省脫貧致富的征程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和調動廣大師生的能動性、創造性,滿懷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提升到思想認識的最高處,形成了“一年見行動、打基礎,兩年有成效、上規模,三年抓鞏固、能發展”的定點扶貧工作目標和思路。
精準扶貧形成黨委書記主抓,第一書記駐村,黨員干部結對包戶工作機制,切實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將“嚴”和“實”的作風傳導到每一個黨員干部扶貧脫貧行動中。學院上下攻堅扶貧的氛圍日益濃厚、投入扶貧的熱情日益高漲、致力于扶貧的決心日益迸發。
以學院“沙棘志愿者服務隊”、假期“三下鄉”等活動為抓手,以“扶貧日”“學雷鋒日”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農牧區群眾送教、送藥下鄉等活動為契機,持續推進和廣泛開展各項為民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學院“七中心、兩基地”培訓職能,調研基層貧困群眾所需,舉辦各級各類醫藥衛生人員培訓班。以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成功經驗,借助“互聯網+”,切實想困難群眾之所想,急困難群眾之所急,多做好事,多辦實事。
二、抓住關鍵所在,為精準扶貧選配人才引好智力
學院及時總結以往選派黨員干部駐村幫扶經驗,分析形勢、認識不足、準確定位、整合資源。嚴格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風扎實、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黨員干部作為“第一書記”駐村蹲點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充分發揮醫藥衛生類院校特色,扶貧必先扶智,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在用好用活人才這個關健點上下足功夫。
根據工作安排,學院與民和縣大莊鄉馬家川村和樂都區瞿曇鎮陰坡村2個貧困村結為定點幫扶村。結合學院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方面的優勢,當好“校”與“村”之間的聯絡員,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早日實現兩村的扶貧脫貧目標。學院派出幫扶干部對幫扶對象開展調研,了解情況后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以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重要抓手,利用學院中草藥和菌類種植方面的經驗,選派專業人員駐村傳授種植技術;利用臨床醫學專業優勢,為各類鄉村醫師提供專業培訓,阻斷因病返貧途徑;鼓勵、倡導學院畢業生扎根基層衛生醫療單位,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提供智力支持,在健全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工作機制上下功夫。
三、聚焦貧困農戶,為精準扶貧送去溫暖奉獻愛心
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新年第一天,學院黨委書記陸濤一行六人來到定點幫扶村民和縣大莊鄉馬家川村和樂都區瞿曇鎮陰坡村,送去新年慰問和美好祝福,黨委書記陸濤、鄉鎮黨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及村“兩委”班子共同為貧困戶發放了慰問品。
此次為兩個村149戶貧困群眾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發放大米6000斤、蘋果3000斤。駐馬家川村第一書記艾麗娜動情地說:“新年第一天單位領導和同事來馬家川村,我無比激動,這是對我工作的莫大鼓舞和鞭策,扶貧脫貧責任重大,我們要始終肩負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機感與時間賽跑,合力奏響扶貧脫貧的時代最強音!”
四、筑牢戰斗堡壘,為精準扶貧抓好基層夯實基礎
學院將定點幫扶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落細落小落實”。現有的4個黨總支、4個直屬黨支部150余名黨員干部與定點扶貧村困難農戶形成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一的固定結對幫扶關系,形成一線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工作機制,廣大干部紛紛表示:摘掉“貧困帽”,穿起“致富衣”,前進路上,不管風霜雪雨,還是荊棘險灘,都要風雨兼程,群眾一日不脫貧,就一日不下火線。
在做好學院困難家庭學生扶貧工作上,學院以系為單位,成立扶貧濟困工作領導小組。系主任親自掛帥,輔導員、班主任負責具體落實,廣大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積極響應號召,摸清貧困生家庭狀況,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以幫助困難學生安心入學,解除他們學習的后顧之憂。
及時對駐村扶貧干部工作動態進行宣傳報道,利用廣播媒體、宣傳欄、主題板報、座談會等形式,發揮干部聯班作用,宣傳動員全院師生深入了解扶貧意義,廣泛參與扶貧活動。調動師生積極性,利用寒假對周邊貧困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學院專業特色,組織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扶貧活動。
五、關注民生工程,對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認識體會
農村富不富,關健靠干部。派駐第一書記是村里的一把手、主心骨、掌舵人,要始終把群眾當親人,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進農家、訪農戶,充分發揮“管道”和“橋梁”作用,把黨中央、省委的扶貧脫貧攻堅信心和決心烙印在貧困群眾心中。精準施策、精準滴灌、對癥下藥、把扶貧活水澆到窮根上,扶貧干部的腳印時常要在田間地頭,多在消除貧困提升幸福上下功夫。
駐村干部要充分利用“雨露計劃”“十大專項”扶貧工程等項目,為兩個貧困村爭取扶持資金和項目;充分發揮學院優勢,不僅扶“志”更要扶“智”,努力降低因“病”返貧和因“學”返貧率,為黨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扶貧脫貧答卷。
學院廣大干部作為先進思想、先進知識、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不僅要了解、關心國情省情,更要勇于擔當,為扶貧、脫貧做出應有的貢獻。(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