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階
在中國的藝術美學當中所包含的符號體系擁有其獨特的文化韻味以及哲學內涵。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國的藝術美學的符號體系以及其與國際審美所達成的共識。筆者從其符號體系開始表述,深入分析中國的藝術美學當中的四個方面,從音樂、線條、畫面以及造型的角度闡述中國藝術美學中所隱含的藝術美感。筆者將在文章最后闡述中國的藝術美學建設與國際所達成的審美共識,期待能夠使中國藝術走向國際,與世界藝術共通。
藝術是共通的,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藝術美學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寶。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擁有源遠流長的藝術美學。現在,中國的藝術美學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藝術體系。近年來,西方文化不斷滲透到我國,西方的藝術美學也逐漸在國人心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中國的藝術美學正在被邊緣化。為了使國人重新認識中國藝術美學中的多元文化,振興中國藝術美學,藝術家們需要不斷探討如何與國際審美達成共識,以此來使更多的人認同中國藝術美學。
一、中國藝術美學的符號體系
中國藝術美學的符號體系包含了其獨有的儒家、道家以及禪宗哲學,也包含了從古至今的藝術史學。無論是文學還是音樂,其都能夠被稱為中國藝術美學的獨特符號。筆者將從音樂、線條、畫面、造型四個方面闡述中國的藝術美學符號。
(一)中國音樂
中國音樂的劃分最早始于莊子,其將音樂分為三個等級,其中天籟是美感的最高境界。莊子本身崇尚自由,喜歡能夠體現自然的藝術。音樂源于古代,古有伯牙與子期,二者之間的知音之情雖然主要體現了友情,但其未必不是在贊美音樂的美感。古代只有簡單的樂譜,其流傳的形式單一,因此,到了今天,很難再將古代比較經典的曲目還原。而現代的中國音樂的表現形式比古代多很多,磁帶、唱片等技術幫助現代音樂更好地保存下來。
從器樂的角度講,其藝術體現形式更具有民族的特性。古代的器樂有琴、笙、琵琶等,而現代則更加崇尚西方的器樂。如今,鋼琴、架子鼓已經成為當代的流行樂器。從聲樂的角度講,最具特色的是民族戲曲,各種各樣的戲曲存在于不同的民族當中,有的依然保持著快速的發展狀態,有的卻已經瀕臨滅絕。而現代流行音樂則更受國人的歡迎,從20世紀80年代起,流行音樂從香港傳入內地,其迅速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越來越多的音樂節目出現,越來越多的制作流行音樂、演唱流行音樂的人出現。其實看似平靜的中國音樂發展現狀,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西方藝術的沖擊,那些屬于民族的音樂正在逐漸消失。
(二)中國線條
提起中國的線條,大多數人不理解其中的含義。而中國線條中最容易讓人接受和理解的莫過于舞蹈與書法。中國的舞蹈表現的是生命的流暢感,舞者從自然中獲得靈感,進而模仿其形態。傳統的中國舞蹈重在表達藝術情感,例如水袖舞,水袖舞源于中國京劇,其動作舞步飄逸順暢,從其動作以及姿態都呈現出自然的線條美感。現代舞蹈比較具有特色的是街舞。其實街舞并不屬于中國本土,源自其他國家的街舞在傳入中國以后掀起一片熱潮。與傳統舞蹈相比,街舞的動作較為僵硬,但依然保持了流暢性。街舞的運動強度較大,其運用全身的部位來展現舞蹈的動感。
書法屬于中國線條的核心藝術,最能夠體現中國藝術符號的極致。書法是唯一一種用文字來展現藝術的表現形式。中國書法分為多種表現形式,其中的五體展現了線條的空間構造,也展現了表演者的獨特氣勢。中國的書法代表的是中國上下幾千年的傳承,其中的哲學氣息以及精神層次已經超越了藝術本身。
(三)中國畫面
所謂的中國畫面,不僅僅是指中國的美術,而是代表了視覺。中國畫面包含兩種藝術體現形式,一是繪畫,二是電影。源于古代的繪畫與中國書法關系密切,是中國書法所轉換出來的另一種形式。一直以來,中國的傳統繪畫作品都離不開書法,流傳于世的大部分繪畫作品都有題字,這些題字當中自然蘊含了書法的藝術特色。中國的國畫自然是水墨畫,主要描寫了大好河山以及風光秀麗。而另一種繪畫形式則是西畫。現代的中國很少有人學習繪畫國畫,反而學習西方的素描以及油畫。在繪畫方面,其實中國的藝術也在遭受著西方文化的影響。
電影的興起得益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也是當代中國畫面的表現形式。中國的電影不僅僅是為了向人們展現畫面,還是通過畫面來向人們傳達中國的藝術精神。電影最初也源自西方,中國為了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電影藝術,不斷地付出努力。電影在興起之初就受到了國人的熱切歡迎。與繪畫以及戲曲不同,電影的畫面更加虛幻,也比較顛覆國人的思想,能夠表達出人們想象中的事物。中國電影如今也在面臨著選擇,在畫面構造上更趨向模仿西方電影藝術,然而在吸取西方優秀創作手法的同時,也同樣應該將中國傳統藝術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創作出有本土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
(四)中國造型
中國造型主要包含了兩種藝術體現形式,是中國藝術美學的重要符號。雕塑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古代的宮殿當中到處可見的雕塑中蘊含了多種文化意味,其所代表的含義也各不相同。雕塑分為幾種形式,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石雕和木雕。雕塑的主要形象是人物、動物或者是器物。古代人信奉宗教,其將人物雕像作為主要的手法,通過雕刻信奉的神明形象來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古代宮殿當中則大多為動物雕像,其中龍的形象是最尊貴的形象,常出現在皇帝的寢宮裝飾當中。古代平民一般將器物作為雕塑的重點形象,其在家具當中雕刻器具,使家具既美觀又具有實用性。現代雕塑已經成為裝飾公共場所的重要藝術設計,增加了城市景觀的美感。
中國的建筑是最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藝術符號。西方的建筑多用磚石,而傳統的中國建筑則更為復雜,復合形式的建筑使中國多園林景觀。目前,中國南方還保持著傳統建筑的特色,不少城市當中依然保留著古代官員的府邸或者是花園建筑。中國建筑的特點是講究山水相依,建筑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位置,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園林的美感。與傳統建筑相比,中國的現代建筑比較簡潔大方,符合了現代社會發展的特點。但現代建筑缺失了傳統建筑中的美感,也缺少了闔家歡樂之意,使建筑越來越沒有家的感覺。
二、國際審美共識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體現中國藝術美學的符號,都體現了中國生活的態勢,也都在時間的累積中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如今,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已經不單單傳揚著自身的傳統藝術,而是接納以及融合了多個國家的藝術形式。但是,中國藝術的地位卻逐漸堪危,很多藝術家為了打破該種狀態,進行了眾多嘗試,有的藝術家甚至嘗試將書法藝術的形式打破,從而形成新形式的書法。為了使中國的藝術美學跟上時代步伐,為了使中國藝術美學與世界審美達成共識,藝術家們憑借著自己對于藝術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展現,逐漸吸引其他國家的民眾,促使其對中國的藝術美學產生興趣。藝術家們向外國民眾展示的中國的藝術美學與國際的藝術美學具有一定的共同點,能夠相互聯系在一起,值得其研究和探討,也值得其去學習和融合。為了達成與國際審美的共識,藝術家們不僅需要找出中國藝術美學與世界藝術美學的共通之處,還要秉持本心,堅決不放棄中國傳統美學,從其多元化以及差異性的角度來達成與世界美學的共識,促使其與世界美學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三、結論
隨著21世紀的到來,盡管中國的藝術美學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擊,但中國的美學也在不斷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藝術美學進行融會貫通。中國的藝術美學在發展,并散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美學一定能夠向世界人民展示屬于自己的風采,并與世界審美達成共識,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向世界人民傳播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美學。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