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先進科學技術應運而生,開始逐漸有更多先進的科技產品逐漸在現代化農業中廣泛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農業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性的升高。最近幾年,在生物農藥方面也獲得了突出的發展,相關技術現已發展成熟。但是,在生物農藥的應用方面依然有許多東西是需要進行理論性探究與實踐性探索的。對此,本文在對水稻病蟲害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對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進行淺述,望能夠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生物農藥;應用
1.水稻病蟲害原因
1.1片面注重蟲害的防治,忽略病害防治
受到各地區農戶文化知識水平過低的影響,人們對于水稻病蟲害并沒有一個正確的系統性認識。并且,病害對水稻造成的危害在生長前期階段,即便是采取了相關防治措施,最終也不會看到任何顯著的成效,譬如:褐飛虱直接導致“冒穿”、螟蟲可導致蔬菜的“枯心”等。所以,通常廣大農戶比較側重于對水稻病蟲害做好后期防治措施,這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2病蟲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
溫暖濕潤氣候是我國南方的顯著特征,在這里是很多蟲害的生存繁殖領地。在發生多次蟲害之后,無論害蟲屬于內源性的或是外源性的,平均每年蟲害發生次數都活增至到4-6次。與此同時,受到最近幾年我國水稻面積的不斷縮減,可與其相反,病蟲害的遷人數量卻在持續性的增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水稻災害越來越嚴重。像螟蟲、稻飛虱、赤斑泡沫葉蟬、稻縱卷葉螟等是較為常見的,其生長期比較長、分布十分廣泛,給水稻的健康生長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1.3防治技術嚴重滯后
防治技術嚴重滯后的基本現狀對病蟲害防治成效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我國農村地區,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大多數為老年人或婦女,她們的平均文化水平是很低的,并且使用的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農藥設備,大部分的農戶使用的就是簡單的農藥噴霧,最終所達到的防治成效可想而知。
人為創造一個對水稻生長有幫助作用但對病蟲生長起到制約作用的小氣候區域,能夠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對病蟲害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所以,做好水稻防治工作的前提是做好農業的系統性防治措施,而唯有從根本上做好農業防治工作,才能夠起到對病蟲害有效掌控、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2.預測及防治水稻病蟲害
2.1紋枯病預測方法
通過對水稻田的抽樣性調查,可以察覺到,水稻分蘗期紋枯病便逐漸有病變的發生,所以,在這一基本前提下需對紋枯病作出系統性的預測。采取平行的方式對其進行取樣觀察,與此同時要確保樣本是在相同的水田地中正常生長的水稻秧苗。如果看到水稻患上了紋枯病,那么就要把該范圍內的水稻田劃分成幾個小區域來開展分別調查,平均間隔6分鐘就需挑選120叢的水稻病變狀況進行一次觀察。
2.2稻瘟病預測方法
挑選具有代表性的4塊水稻田,針對這4塊水稻田進行不同的劃分,挑選數量相同的水稻植株,平均間隔6分鐘進行一次調查,對水稻患病的界定指數與病發概率進行相關計算,整個工作過程當中直至出穗期,再把劃分的這6個小區域中的120叢植株作為調查的對象,從中挑選出25塊水田,分別在分蘗期、秧苗期及孕穗期與拔節期調查稻瘟病的發病情況,等水稻成熟后對水稻的患病概率情況作出系統性的統計。
2.3稻飛虱預測方法
挑選出4塊水稻田,將其劃分為幾個小區域,在每個區域內部對4叢水稻實施觀察,共需對56叢水稻進行觀察。因稻飛虱有白背飛虱和褐飛虱,為此在對其觀察的過程當中,要把具有明顯辨析度的盆子放置在水稻叢的根系位置,在稻飛虱未飛走之前,能夠在短時間內持續性的令其落至到盆里,隨后把蟲子的年齡進行登記,在具體普查過程當中,需要挑選35塊稻田,平均每月做三次調查,持續時間為2個月。
3.生物農藥最佳使用期
3.1防治紋枯病的時期
在水稻紋枯病病發概率高達35%的情況下,則需第一時間進行生物農藥的首次噴灑,做好相關防治措施,接下來,在50分鐘之內需實施3次農藥噴灑,這樣就能夠達到最好的病蟲害防治成效。
3.2防治稻瘟病的時期
反復發作是稻瘟病的顯著特征,病害嚴重發作階段,需要增加農藥的具體使用數量。通常,于每年8/9月份復發率是非常高的,所以需要我們綜合3化螟的出現情況做好用藥防治措施。一般水稻葉子有破口的時候需要進行1-2分鐘的用藥,如果又出現了復發情況,那么則需要在間隔6-8分鐘的時間內進行農藥噴灑。
3.3防治稻飛虱的時期
平均每年年中的時候就是稻飛虱的病發高峰階段,這個時候稻飛虱是處在2-3齡,是十分活躍的,為此,這一關鍵時期我們可運用3200倍的百蟲殺溶液大面積噴灑,可達到非常好的稻飛虱防治成效。
3.4防治稻螟蟲的時期
對于水稻的正常生長而言,稻螟蟲是一種非常厲害的蟲害,其危害性是巨大的,其中3化螟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通常會在每年的5-6月份開展稻螟蟲的防治工作,而對于二化螟的防治可在蟲卵爆發最為嚴重的時期的3-5分鐘進行農藥噴灑,這樣所達到的稻螟蟲防治是非常好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有很多的水稻種植戶慢慢地丟掉了傳統的水稻種植,開始到大城市打工,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在于現有的水稻產品早已不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長的經濟需求,廣大農戶在得不到令人滿意收入的情況下,農業的使用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困擾,若當地能夠舉辦農藥使用培訓活動,那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廣大農戶進行農藥使用的相關指導,這樣就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經濟收入。在這一重要前提下才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水稻種植方面來,順利地推動我國水稻種植業的順利發展。
4.推廣應用前景
高質量、高產量、高效率是現代化水稻種植業最追尋的一種方式,最近幾年,生物農藥伴隨著現代化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發與運用應運而生,從傳統農藥角度來看,毒害性較小、防治范圍較窄、不會給客觀環境造成任何的影響。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生物農藥的科學性運用可確保水稻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生長。
我國自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各地區農田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各地區農戶間,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要橋梁,可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與共同合理性利用,其中,共享的信息資料是十分寬泛的,不但涵蓋了對農田各類種植于生產標準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并且包含了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與種植科學技術的不斷探索。針對水稻種植農戶承包期較長的可劃分不同的階段來進行觀察,分出明確的學習時期,促使現代化農業生產設備更加完善化,真正地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水稻種植中加以運用,促使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顯著程度的提高。
5.結束語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類先進科學技術的研發,逐漸有更多的先進科學技術融入到日常生活與生產當中。在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效性科學運用下,使得過去很多技術問題得到了成功的解決。所以,生物農藥的應用可起到良好的水稻病蟲害防治作用,是未來水稻農業發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