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考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引學員學習方向、完成教學活動及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對現有課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進行了深入分析基礎上,提出了形成性課程考核方法,研究探討了形成性課程考核的指導原則、內容體系、方式方法、評估模式,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形成性 課程考核
按照習主席提出的部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指示要求,軍隊院校的教育要聚焦戰場、貼近部隊,軍隊院校培養出來的人不僅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知識運用與實踐能力。特別是軍隊任職教育院校,是以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為重點進行的教育模式,軍事職業指向性更加凸顯。近年來圍繞這一要求,各軍隊院校針對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明顯效果。但是,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的課程考核,改革卻相對滯后,影響了整體改革效果。
1 課程考核的作用和地位
課程考核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引學員學習方向、完成教學活動及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1.1課程考核指引學員實現學習目標。課程考核的內容是本課程學員應掌握的重點內容,合理全面的課程考核應緊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展開,考核內容涵蓋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態度、專業素養等各個方面。可見課程考核實質是學員在課程學習中的“指揮棒”,對學員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具有引領作用。
1.2課程考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課程考核能全面和公正地評價學員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也能客觀地評價教員的教學水平和效果,診斷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反饋教與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課程考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
1.3課程考核是實現教學目的重要手段。課程考核具有導向功能、檢驗功能、反饋和激勵等功能,對學員明確課程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效果,掌握關鍵問題,訓練思維能力,培養應變能力,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
2 現行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現行課程考核的模式還多沿用學歷教育的課程考核模式,考核方式靜態、單一,無法全面反映教學質量和效果。
2.1考核目的單一。傳統的課程考核注重于理論知識的檢驗,忽視了對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形式上等同于課程結束時的考試。對教員而言,課程考核就是通過考試給學員一個評定成績;對學員來說,考核就是獲取分數,得到畢業證。這就導致出現“教為考、考為學、學為證”的觀念,而忽視了學員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2.2考核方式單一。目前的課程考核,存在“五多、五少”現象,即: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多,口試、答辯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終結性考試為主確定成績多,教學全過程多元、多次考核綜合評價成績少;強調考題標準答案唯一性的試題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試題少;理論考試多,實踐能力考查少。這種考核方式,助長了學員“平時松、考前緊,考中作弊、考后忘”的不良學風蔓延。
2.3考試內容呆板。考試內容多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理論,且受標準化考試方式影響,填空、判斷、單選、簡答、計算等客觀性試題多,綜合性思考、分析論述、證明、應用等主觀性試題少。標準化試題雖然在評判中客觀、公正,但學員考試起來,只需從大腦中“調用”記憶的內容而不用動腦思考,致使學員學習無動力,往往平時不努力,考前抄筆記,背答案,投機取巧輕松過關,嚴重挫傷了認真學習學員的積極性,不利于學員對課程系統知識的掌握,阻礙了創新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3 形成性課程考核模式構建
所謂形成性考核,是對學員課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 是對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是指對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對傳統的考核方式全面否定,而是進行繼承和發展。
3.1確立形成性課程考核的指導原則。以知識點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特點和教學方式,細化過程考核的教學模式,并使用一系列細則細化過程考核,做到平時成績的具體量化。細化過程考核的主要思想是注重學員的學習過程,可以加強學員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可以綜合評價學員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力求得到真實的課程考核成績。
3.2構建形成性課程考核的內容體系。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把考核內容定位在對以往知識的理解和對學員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增加應用、創新知識的考核;減少單個知識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識能力體系的考核。在具體考核內容的設計上,授課教員應將考核內容延伸到課外知識上,原則上課程講授以外考核內容要占到20%-30%。
3.3明確形成性課程考核的方式方法。考核形式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來確定,重點考察學員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理論模塊以閉卷為主,間或采用開卷考試、論文與答辯、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形式;技能模塊以過程式考核為主、間或采用實驗設計、課程設計、實際創作、動手操作、模擬項目及職業技能鑒定等形式;綜合成績考慮學員參與學習的過程及平時成績。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3.4完善形成性課程考核的評估模式。把“注重考核學員實際能力”、“全面考核”、“過程考核”等先進理念貫徹到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中,改變考核成績的構成,加大學習過程、平時作業、平時表現得分率,加大實驗課成績構成比例,適當體現階段性考核成績比例,降低期末成績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種成績評定方式等。理論課程綜合成績評定,一般期末考核成績占60%左右、平時成績占20%左右、單元考核或期中考核成績占20%左右;含實驗(實訓)環節的技能性課程的綜合成績評定,一般期末考核成績占50%,平時成績、單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績共占50%。
總之,課程學習是院校培養新時期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課程考核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考核形式上的改變,而是應在分析現行的考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研究探索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提升其綜合素質等的確實可行的考核模式,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志軍.關于教育評價方法論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
[2] 羅伯特·博伊斯.給大學新教員的建議[M].徐駛,李思凡.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 許博、陳鳴、邢長友、常強林等,網絡教學系統在創建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內蒙古大學學報,2013.
(裝甲兵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