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從“學會”轉變到“會學”,這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學生什么樣的生活?
1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1 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庇纱藖砜?,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應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等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的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文言文的學習在初中生眼里是枯燥的,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聽取學生的意見,在共同預習的基礎上,我把每篇文言文的教學分給了各小組,小組可采用任何形式給班內同學展現。
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是王曦那組設計并展示的。課前我想,這篇課文人物語言精彩而富有個性,設喻精巧,哲理深。對于初中生來說雖故事性強,但要真正掌握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令我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融字詞句學習、情節表演、寫作評論于一課時,且把活動逐漸引向深入。他們課前制作了幻燈片,字詞句的識記與理解,采用各小組競答的形式,短短的15分鐘時間,全班同學在競賽中理解了字詞句義,并讀懂、讀透了文意;利用大家強烈的成功體驗和求勝欲望,分小組分角色上臺進行情節表演,演完即談自己對所扮人物的看法,并評出了最佳演員獎;最后大家寫:談談對該文任一人物形象的看法。學生強烈的主觀體驗使他們的寫作心理處于亢奮的狀態,很快組內就交流推薦出了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人物評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樣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別“告訴”他,他會獲得更多!
1.2 引領學生去“讀書”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老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集中精力根據每單元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著手,設計不同的教法,把學生引上自己去理解課文的軌道,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掌握住學習方法后,接下來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中思想,加之學校有圖書室、互聯網等,學生查找資料很方便。我總是適時安排閱讀課,給學生推薦有關的閱讀材料。如在學完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后,我引領學生閱讀了《吃食的文化》、《苦瓜是瓜嗎?》等作品,使學生了解了中國食文化,并借此寫一篇家鄉文化的習作。學生們興致盎然,主動閱讀《河南文化》、《長垣文化縣志》等,查找相關資料,深入編寫,樂此不疲。其中楊皓博同學寫的《長垣春節飲食習俗》在作文評比中,獲得了校一等獎,被推薦參加省文化小論文評比??傊?,我愿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2 給學生一個“交流、對話”的課堂。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主人,就擁有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可以自己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伙伴。學生只有做了學習的主人,才會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而不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當然,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我們要在自主交流的基礎上,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和你對課文的理解,假如你是課文中的某一個人,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象,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學生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學生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課堂上,我盡量采用課本劇表演、分角色朗讀,小組交流等學習形式。
3 給學生一個“興趣”的課堂
新課標推行下,如何在課堂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更加引起人們的重視。興趣是個人對一件事喜好的情緒,學習的興趣則是學生對于學習的特別喜好。常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逃姨K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義?!泵棵柯犃四切﹥炐愕恼Z文教師示范課,總被那些充滿情趣的課堂氣氛所感動。分析他們的授課,發現除了他們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教學思想與教學藝術達到完美統一的主觀條件外,還有一點,就是善于挖掘教材的內在魅力。善于挖掘教材的內在魅力就能把課教得妙趣橫生,充滿情趣,反之,只能照本宣科,味同嚼蠟。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在教學《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我下載了云的變化形狀的Flash與學生一同欣賞,當形態各異的云彩呈現在學生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希翼的眼神!我不失時機地提出:“你想知道不同顏色、形狀的云會帶來什么樣的天氣嗎?”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凹とぁ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4 給學生一個“文”與“道”并行的課堂。
新課標提出的“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發揮知識的思想性,教育性,把課堂同生活聯系起來,熏陶思想,指導生活。從而改變傳統課堂中,我們往往只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忽視思想教育,導致“智實”“德虛”的現象?!睹ず⒆雍退挠白印愤@篇課文,作者運用童話形式,講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見光明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愛”的歌頌和贊美。
(河南省長垣縣蒲西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