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喝酒的人來說,“適量飲酒有利于身體健康”是如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諸如“睡前喝一杯紅酒有利于睡眠”或者“少喝一點酒對心臟有好處”的說法也是經常出現。少量或者適量飲酒,果真對身體有好處嗎?
日前在Addiction期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中,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Jennie Corner將以往的研究文獻集結,向世人揭示了一個大家可能不愿意面對的真相:飲酒可導致健康風險。
酒精早已被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人體至少有7個部位的癌癥都已被證實和酒精有著明確的聯系:口咽、喉部、食管、肝臟、結腸、直腸和乳腺。隨著飲酒之中風險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口腔、咽部和食道部位的癌癥。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平均每天攝入酒精50克以上的人在這些方面的患病風險是不飲酒者的4~7倍。
說到流行病學研究,需要經常被提醒的一個統計學陷阱是“相關不等于因果”,酒精與癌癥之間的關系也只被描述為“相關”。但是,Jennie Corner在論文中強調,在“飲酒致癌”的問題上,已經得到的研究證據遠比簡單的“統計學相關”更加確鑿。
首先,酒精與癌癥的關系存在明確的“劑量—效應關系”。攝入酒精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其次,戒酒的時間越長,可以觀察到明顯的患癌風險下降。一項對既往研究的匯總分析認為,在停止飲酒后20年,食管癌的發生風險會回落到與不飲酒者沒有顯著差異的水平。雖然飲酒致癌的原理還沒有完全明確,但至少實驗室研究已經闡明了部分機制。對于口咽、食道和肝臟,一般認為產生致癌危害的主要是飲酒帶來的代謝產物乙醛,容易造成乙醛蓄積的基因缺陷也確實與更高的癌癥風險相關。
對于合理的酒精攝入量,各國權威健康機構對于飲酒的建議一般都是“限量”,例如,中國建議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但需要明確的是,限量并非“安全劑量”,而是“低風險劑量”。
至于“適量飲酒對心血管有益的說法”,Jennie Corner也專門做出了總結,強調說與“酒精致癌”的確鑿證據相比,“少量飲酒有益心臟”的爭議性要大得多。
愛喝酒的人,為了瓊漿玉液承擔一些健康風險無可厚非。如果單純從健康角度考慮,飲酒帶來的所謂好處并沒有其壞處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