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高新技術產業可謂是當仁不讓的中堅力量,其高超的研發能力和可觀的經濟體量已經成為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的競爭優勢并非在于對有形資源的占有與配置,而在于對知識、科學技術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即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是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與新工藝有助于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然而,在涉及巨額的研發投入時,前瞻性的戰略思維卻常常讓位于對短期利益的錙銖必較。筆者認為,看待研發投入,眼光要遠、格局要大。
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是改善運營基本面、帶給投資者更高回報率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企業可以在提升內部知識基礎的同時,提高對外部知識的獲取、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研發投入雖然在短期增加了企業成本,影響了企業當期利潤表現,但從長期來看,由于從研發投入到更佳財務績效的轉換存在滯后性,可能在未來帶給投資者更豐厚的回報。
從產業層面來看,研發和創新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想要獲取更高的股票投資回報率,投資者和企業家都必須更加重視研發和創新的重要作用,提升企業創造和吸收外部知識的能力。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在逐步落實。同時,企業加大自身研發投入將帶來顯著的總體性知識外溢,提升整個社會的知識基礎和創新能力。
在政府層面,應極大力度地支持企業研發投入與吸收引進外部知識。研發投入大、吸收能力強的企業能給股東帶來更高回報率,也表明這些企業的社會價值更大。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有限,知識溢出不可避免且具有社會經濟效益。因此,政府有義務彌補知識創造存在的市場失靈,通過必要的財稅、金融政策的引導,激勵高新技術企業重視研發、積極創新。同時,有必要構建更加有利于產學研合作、企業間聯合攻關的創新環境,如實行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大侵權打擊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