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對于增強社會經濟發展動力、激發社會經濟發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當前,中小企業發展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許多挑戰。政府用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政策是否落實,對于中小企業打破發展的阻礙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對于增強社會經濟發展動力、激發社會經濟發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尤其需要將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政策支持落到實處,以帶動其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中小企業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出口增長放緩。從國內看,發展階段的轉變使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增長動力從物質要素投入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新常態對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尤為突出。
要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十分重要。用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政策支持是否落實,對于打破中小企業發展的層層阻礙將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是大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其次,需要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著力減輕企業負擔。第三,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正視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努力拓寬小微企業創業投融資渠道。第四,要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水平,建立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此外,還需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繼續深化雙邊與多邊合作機制,為中小企業搭建展示、合作、交易的平臺,促進人才、技術、資本、服務、信息等創新要素的流動與共享。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今后5年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發明專利和新產品開發數量保持較快增長;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大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能力持續提高。培育一批可持續發展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些目標對于政府部門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信部副部長馮飛日前指出,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創新發展理念開創中小企業雙創的新局面。首先,以優化政策環境為主,著力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活力。其次,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中小企業生產方式和主體經營全面升級。此外,以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為主線,全面引領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最后,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應當看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小企業依然可以依靠創業創新開辟發展新路徑,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發展新突破。這就需要重點從推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來推進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