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史發展,每一次大的產業革命都發端于科技創新,而成就于金融創新。如今,新一輪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正在加速融合,以迅猛的力量推動新興產業的全面崛起。如何放大財政科技投入,解決大量專利成果落地轉化質押貸款,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擺在面前的艱巨任務。
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科技創新投入在總量上有了飛躍式的提升,但還遠遠滿足不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構也不合理,我國科技創新亟須進行科技金融體制改革,以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
如果將企業比喻成一個生命體,“科技”可賦予一個產業好的項目、高端的技術,相當于為生命體提供了有力的心臟;“金融”可賦予一個企業發展必要的資金,相當于為生命體提供了新鮮的血液。“科技”和“金融”的有機結合使得“金融”也會在造血的過程中實現超出預期的投資收益。
科技和金融結合對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自主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當前應面向科技創新,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化金融創新。
一要深化金融體系創新。需要從金融體系層面創新頂層設計,形成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態,從根本上解決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適應科技創新的階段性,構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格局。
二要深化服務模式創新。傳統商業銀行碎片化、通用式的金融服務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商業銀行必須創新服務模式,統籌謀劃適合科技型企業金融需求特點的金融服務模式,在服務機構上實現專業化經營,在服務范圍上,要實現綜合化服務。
三要深化金融產品創新。針對創新型企業特點,找到金融支持和風險防控的平衡點,做到金融產品與科技創新的有效對接。金融產品創新具體要做到與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相對接、與創新型企業特點相對接、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對接。
四要深化外部政策支持創新。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科技創新,不單單是金融機構自身的事情,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系統的支持。還需通過建立創新信息溝通機制,將國家政策動態、企業金融需求、金融產品服務及時對接。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可通過設立創新支持基金、創新融資擔保機構,完善股權轉讓、知識產權轉讓、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等方式,直接分攤和轉化融資風險。同時要加強科技金融監管,注重實效、講求穩健。
總之,通過金融創新助力科技發展可以實現由支持單個企業向重點支持園區和科技創新平臺轉變,激發財政資金的集聚效應。同時還可實現由單一的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到引入投資擔保等服務機構的轉變,使財政資金起到放大效應,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歐陽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