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創業的本質特征。無創新的創業,是低層次創業,很難有持久的生命力。
創新意味著給市場引入了一種“新組合”?!靶陆M合”包括:引進一種新產品或服務,提供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開辟一個新市場,掌握一種新的原材料的供應源或者創建一個新的組織。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創新存在于創業企業發展的全過程,而不局限于創業的初期階段。
創業與創新是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活動,創業是商業行為,創新是技術行為,這兩個行為就像我們的兩條腿,要向前進誰也離不開誰,單條腿誰也蹦不遠。
創業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創新就不能只看到個人的興趣偏好,而是要滿足社會需求。創新必須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緊密聯系起來,它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引擎。創新的產生,取決于每個人或核心團隊依靠知識和經驗積累起來的想法和意圖。
同時,創新不只是創造新的價值,也是取代舊的公司和活動。事實上,公司創建和更替的這種動蕩、動態的過程正是經濟復興和增長的重要來源。
有研究表明,無法實現將至少10%的年度收入來源替換為新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將很有可能在5年內被淘汰。信息技術革命只會并已經助長這種動態過程,在互聯網、生產和消費行業都已經遍及。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埃里克-布林約爾松寫道:“我們在信息產業中看到了更大的動蕩和波動性,反映出創造性破壞風暴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顛覆性創新。”今天,領先者真正受益于創新,而那些創新落后的公司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時候可能是致命的代價——破產和解散。
創新創業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更不是用行政命令管出來的,它是用中國夢包容出來的。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構建一種人人自主自由干事業謀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今天,一個想法就可以產生能量去改變一個世界,比爾·蓋茨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貝佐斯的亞馬遜、馬斯克的特斯拉、馬云的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李彥宏的百度、雷軍的小米都是由夢想到創造人間奇跡。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
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我國有13億人口,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