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智庫它具有資政啟民、伐謀孕才的品質和功能,近年來,我們也越來越意識到,要想切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絕對離不開智庫提供及時有效的智力支持,正因為如此,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就智庫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做出了重要部署。
可以說,務必重視智庫建設已經基本成為全民性的共識,但是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有一個與此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就是:要想切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急需建構一個智庫發展的新格局。
什么是新的格局呢?它首先應該是一個多種智庫共同發展的格局,至少從品種上講,他既要有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智庫的完善,也要有高校智庫、科技創新智庫的發展,除此之外還要有企業智庫和社會智庫的建設。而從層次結構來講,既要有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的創新和發展,也要有基層微智庫的創新和發展。處于上端的、“高大上”的智庫和處于基層的“小微實”的智庫遙相呼應、協同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全面地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水平。
我們知道,現代化是一個含義比較豐富的概念,但是要想比較準確地理解現代化,我們可以從“一個特征”和“三個關鍵詞”入手。
“一個特征”,指的是現代化的理想類型是一個體系化的推進過程,它既是一個經濟、政治、社會等不同的子系統協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器物、制度、觀念等不同維度協同發展的過程。如果缺乏其中任何一個,或者任何一項,都會影響整體的推進速度和推進效果。
“三個關鍵詞”,指工業化、城市化和理性化。工業化可以看作是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它主要是指機械大生產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和擴展。城市化可以看作是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它主要指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發生的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的現象。理性化可以看作是觀念、理念和思維方式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核心內容。
由此我們就可以推之,國家治理現代化在最基本的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在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并且基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需要,不斷增強國家治理理性的過程,更具體地講,不斷增強并踐行科學、民主、法治等理念的過程,進而不斷提高綜合治理成效以及人類現代化整體水平的過程。
總之,在現階段,智庫作為一種承載和踐行科學、民主、法治理念的樸素的平臺和機制,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當中確實有空間,也確實大有可為。而如果缺乏智庫的建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短板,整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肯定是要受到遲滯和延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