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90歲壽辰的時候,他的得意門生李政道從美國專程趕回來為老師祝壽。席間,李政道問老師:“你這一輩子最滿意的是什么?”王淦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這輩子最滿意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我的妻子和兒女,另一個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核聚變。”的確,妻子雖然沒有太多文化,卻一個人把5個孩子全都培養成大學生。王淦昌的兒女們也驕傲地說:“父親的每一項科研成果,都有母親的一份功勞。”
抗戰中,杭州淪陷,王淦昌供職的浙江大學被迫向大后方轉移,最后落足于貴州。在貴州的小山城里,他們生下了小女兒王遵明。由于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妻子吳月琴產后奶水不足,小女兒幾近夭折,王淦昌又在顛沛流離中患上肺結核,校方又發不出工資,一家7口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吳月琴身上。幾天后,聽說羊奶能治肺結核的吳月琴買來3只奶羊,漫山遍野地去放牧,遠望著妻子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苦吟著一曲凄愴的田園牧歌,一生冷峻治學的大科學家內心無比柔軟。傍晚,當妻子回到家時,王淦昌深情地說:“這些苦活兒不能你一個人干啊,從明天開始,我負責放牧一只奶羊。”從此,每逢上課,他便一手夾講義包一手牽羊,這段艱苦的歲月給他留下了一個“牧羊教授”的美稱。這段頗具傳奇韻味的“王淦昌牽羊教書做實驗”的事兒,也在浙大傳為佳話。而他們夫妻心相連共患難的經歷,更讓兩人永生難忘。
在王淦昌人生起起落落的每一個時刻,他身后永遠都站著一位默默陪他走過風雨人生路的吳月琴。他赴德國留學時,面對一個幼年和兩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她不準他說不去;他被派往蘇聯搞科研時,她一個連漢字都不會寫的婦女追隨他來到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他神秘“消失”17年潛心搞“兩彈”,她什么都不問,只知道他在“信箱”里;他在文革中被放逐到人煙稀少、條件極差的荒原之地,60歲的她毫不猶豫地辦理了離京手續。
兩個人的一生,都是她在追隨他,而最后一次,卻是王淦昌隨吳月琴而去。1997年7月的一天傍晚,王淦昌像往常一樣,吃完飯在林陰道上散步,卻不幸被一個騎自行車的莽撞年輕人撞倒,摔碎了右腿股骨脛。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90歲高齡的王淦昌經過5個月的住院保守治療,居然奇跡般重新站了起來,又能在院子里散步了。他住院期間,吳月琴隔三差五地到醫院看望他,試著為他做點什么。然而,當王淦昌剛剛能丟掉雙拐下地時,94歲高齡的吳月琴在一個夜晚竟也摔碎了右腿股骨脛住院治療。期間,王淦昌拖著并未徹底痊愈的病體經常前來看望老伴。1998年7月,吳月琴仙逝。
王淦昌悲痛至極,坐著輪椅前來為相濡以沫的妻子送行。與此同時,極度消瘦的王淦昌也被查出患胃癌且已到了晚期。1998年12月10日,一代科學巨匠王淦昌無怨無悔地追隨著和他相伴了78年的愛妻同赴天國,走完了他91載漫漫人生路,他在給世人留下豐碩的科研成果與舉世成就的同時,還留下了一曲蕩氣回腸、牽手百年的愛情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