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績效考核制定的原則
以工作量為基礎的考核模式的主要理論原則是,通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醫院的服務與技術水平,并為患者減輕一定的負擔。通過對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并結全醫院現有的績效考核方面相關因素,對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進行相應考核,其主要判定依據是是否達到相應的工作任務。在此模式下,醫務工作人員的收入與個人的勞動付出成正比,多勞多得,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同時對于工作人員而言,其自身的勞務價值、知識價值、社會價值都能夠得到充分體現。績效考核體系設計時要從醫院的具體情況出發,考慮到工作人員專業技術,工作難度,需要承擔風險的大小,并且對于某些重要的崗位要適當予以重點考慮。
二、體系的構建
(一)經濟性工作量
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健康重視程度日益提升,醫院作為健康保障的主要服務機構,其服務水平,自身質量直接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康健水平。近些年來國家對于醫療事業重視程度日益增加,而當今在醫療行業出現了許多問題。以工作量作為核算的基礎,體現在經濟性方面就是要對收入結構進行細分,并作相應的優化。在醫療服務提升過程中鼓勵醫生增加醫療方面收入,并提高其占比。在藥品方面要通過考核等方式降低藥占比,將不同的藥品分開列示,將藥占比與績效目標相結合,并與個人的薪酬相結合。
(二)工作量核算方法
采用以工作量作為基礎的績效考核方法,在工作量核算方面要體現科學合理性。工作量的核算首先要依據相關醫療項目確定相關醫務人員的總體考核標準,在總體標準確立之后,對工作成本量及可控的指標進行剔除。之后則是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計算,計算的方法要科學合理全面。
醫療工作許多時候并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此時就要考慮到各成員在該團隊中的位置及發揮的作用。如醫療人員、護理人員。對于一個團隊而言,有主要的工作人員,也有輔助的工作人員,對于這些人員的考核要結合其具體工作項目及內容。通過計算得出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相應的費用,并對其中的項目有區別性的剔除。
醫師檢查報告判讀工作量績效項目表(僅供參考)
(三)績效考核控制與獎金分配
獎金是對人員有效激勵的一個方面,雖然已經經歷了多次改革,但是在現有的環境下,傳統的分配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有的要求。經濟方面已經步入了市場經濟模式,但是在醫院方面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及服務質量無法有效的和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要適應,通過綜合性比較強的績效考核的方式,以保證醫院在公益方面獨有的特性,將工作量作為績效考核的基礎,能夠實現質量的提升。在該種模式下,醫院的所有的部門及其職能都能精細化并且具體化,為醫院后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
三、體系構建的基本的思路
對工作量進行核算管理的時候要明確對不同崗位的要求,技術能力,風險控制等因素,要強化成本管理,細化獎金設置,重視技術的應用。首先績效獎金體系應該是獨立的。其次要強化成本,此處成本主要是指服務管理成本。民營醫院在許多方面與公立醫院存在差別待遇,對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民營醫院更看重前者,對此主要通過對服務流程的優化實現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在獎金分配方面要細化,綜合考慮到崗位的差別,以及崗位帶來的相關方面的差別。最后一點是要重視技術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應用,尤其是新技術。對于相關的技術研發項目可以給予相應資源上的支持,并且在績效方面予以相應的鼓勵。
四、結束語
以工作量為考核基礎的績效模式是對現有的績效管理工作的突破與創新,隨著社會對醫療行業的關注,相關資源投入的增加,必須要對行業發展中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予以剔除,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形式需要。員工的積極性能夠充分的被調動,工作的質量也會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對于醫療行業及醫務工作人員而言雙方都有益處。(作者單位為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