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采購工作可以從1995年上海市財政局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試點算起,至今已經有20余年的發展歷程。雖然與西方國家相比時間尚短,但經過財政部門、地方政府及采購單位的多方共同努力,無論是在制度層面上還是在操作層面上都已相對成熟,日趨完善。在制度層面上,我國于2003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作為推進政府采購活動工作的重要保障。隨后財政部陸續配套出臺了《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中央單位政府采購管理實施辦法》、《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等等一列規章文件為各采購單位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引,保證了政府采購活動的可操作性。在操作層面上,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也順應著市場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采購方式從最初的協議供貨與定點采購,發展到現在的批量集中采購、網上競價及電子賣場等多種方式并存。而高校由于其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原則上所有符合政府采購標準的貨物、工程及服務項目都應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相關規定,但由于高校人員眾多、機構繁雜,在目前的實際采購中存在執行難、效率低、不夠規范等問題,急需引起財政部門以及高校職能部門的重視加以改進。
一、高校在政府采購實施中存在主要問題
(一)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夠精確,實際執行率低
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是高校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中將“財政性資金”界定為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對于目前已基本實現全口徑預算管理的高校而言,無論是財政撥款還是自有資金,都應納入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范圍,尤其是目前提出的“無預算不采購”,更是要求采購單位要進一步精細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管理。但各高校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經費來源多樣,有各類專項財政撥款,有科研相關的縱向、橫向課題經費,還有自主辦學創收等經費,到款時間與到款金額都無法在年初編制預算時得到準確的數字,因此,高校往往只能根據上年或往年的數據進行填報。其次,由于高校是由諸多二級學院、機關部門以及附屬機構共同組成,職工人數與組織層級多,采購需求精確匯總難度大,同時采購人員流動性大,對政府采購的理解界定不夠明晰,認為“財政性資金”僅指財政撥款資金,易出現漏報多報的情況發生,故總體來看,目前高校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難以得到完整、準確的采購需求作為編制依據。
(二)批量集中采購實施還不完善,執行困難大
財政部于2013年印發了《中央預算單位批量集中采購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提出集中采購機構采購品目應當逐步實施批量集中采購,并公布了首批納入批采范圍的品目。批量集中采購原則上通過匯總采購需求,由財政部采取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等形式進行統一采購,利用規模效應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并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但在實際執行中,批量集中采購存在采購周期長、采購配置單一、本地化服務難的缺點。目前實行批量集中采購的品目是按月或按季度匯總需求,然后在次月組織采購,從申報到最終的到貨驗收,需歷時2個月左右的時間。對高校尤其是京外高校而言,首先過長的采購周期難以保障教學科研任務的順利開展,其次采購標準配置很難適應教學、科研上的特殊需求,而采取特殊配置上報采購又極容易出現廢標的情況,此外還有異地供貨等諸多不便因素,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還仍未做到全面開展批量集中采購。
二、對改進高校政府采購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嚴格和規范政府采購預算的執行
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過程中,高校首先要強化政府采購編制的意識,準確掌握編制的范圍,及時關注最新的集中采購目錄及限額標準,避免多報、漏報,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其次,高校應從實際情況出發,以部門預算為基礎,要求各院系、機關等部門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實事求是地提出采購項目,并通過市場調研、科學論證測算出較為準確的采購預算,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最后,在預算的實際執行中,高校也應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編制的政府采購計劃及預算進行采購,無特殊原因不得臨時追加采購內容和規模,對于確因工作需要發生的采購計劃變更,各校內單位應及時上報政府采購管理部門,以便管理人員調整政府采購預算,加強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的銜接,確保政府采購預算的嚴肅性與規范性。
(二)減少批量集中采購品目,改進協議供貨采購方式
在批量集中采購方面,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采購的計劃性,及時按月或按季度上報采購計劃以外,也建議財政部門減少現有批量集中采購品目,并改進協議供貨采購方式。目前批量集中采購目錄中打印機品目除A3配置型號價格較高外,A4打印機均價不超過2000元,尤其最為常用的A4黑白打印機,中標價往往不超過1000元。考慮低價產品在價格上的規模效應并不明顯,且供應商中標后大量的異地供貨在延長供貨周期的同時也增加物流成本,建議將低值打印機納入電子賣場定點采購目錄,參照一體機、投影儀等品目采購方式,不僅采購人能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優惠折扣購入產品,也能大幅縮短采購周期,提升辦公效率。
隨著批量集中采購的實施,協議供貨則變為一種補充采購方式,以應對因配置特殊或時間緊急等原因,無法適用批量集中采購的情況。但隨著協議供貨采購量的大幅下降,且與批量集中采購實行價格、型號聯動機制后,多數供應商已不再提供協議供貨產品,以致可供選擇的產品非常有限,無法滿足特殊配置的使用需求;而繼續入圍的供應商則因生產成本、定制型號等原因,大多無現貨供應,采購周期亦不能滿足單位的緊急采購需求。因此,建議增加一定比例的自主采購份額,自主采購可擬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從現有政采供應商處采購,但不僅限于指定型號;二是通過電子賣場定點采購。采購標準與限額可參考財政部制定的《批量采購配置標準》或《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即能保證采購渠道的規范性,又能滿足實際的協議供貨采購需求,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作者單位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