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國際收支理論認為升值將導致本國進口增加,出口減少。人民幣如果升值,我國外貿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就很可能受到潛在威脅。從2006年開始,我國以制造業為主的民營企業所面臨的投資經營環境開始惡化,而制造業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分析一下匯率變動對我國制造業的影響是很有必要的。
一、相關背景概述
(一)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
自2005年7月21日匯改開始,人民幣一直保持著持續升值的勢頭。截至2008年6月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由匯改前的8.2765下降到6.8971,累計升值幅度達16.67%。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底,累計升值幅度達4.5%。
(二)中國制造業概況
我國的制造業目前出口主要以輕工業為主,它們在制造業中所占的出口比重也較大。但是,我國大多數制造企業目前都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主要從事最簡單的加工,包裝。比如說,一個圣誕娃娃在中國加工生產,在美國市場上的售價是8美元,但在中國的出廠價格是2美元,其中來料費用占了65%,制造成本占了35%,我們獲得的利潤可想而知,是非常低的。
二、匯率上升對制造業出口的影響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調節工具。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 來計算成本的,但是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的成本一定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一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一般來說,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幣的比值上升,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幣匯率上升,會使得我國傳統的制造業出口產品,如紡織品,出口價格升高,失去競爭優勢,同時大量的進口產品也會涌入中國,給中國制造業造成沖擊。這樣,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制造業本身那么簡單了。它還會影響到相關行業。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制造業出口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受人民幣升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產品出口利潤減少,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尤其是那些依賴低勞動力成本,技術含量又不高的中小企業,就更是雪上加霜,舉步維艱。據報道,由于人民幣匯率上升,2008年,像廣東、浙江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從事制造業的中小企業20%~30%倒閉或停產,大量的員工失業。
匯率上升,就意味著國內外貿企業成本優勢將會逐漸喪失,企業的競爭力廣西東盟自由貿易區也會受到影響。而且,人民幣升值將使進口價格變得便宜,國外高端產業及其產品進入中國就更為容易,他們很有可能會搶先占據中高端產業鏈和產品市場,使國內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面臨潛在的困難。恰巧我們的優勢主要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成本比較低,產業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業鏈上,高端產業涉足很少。而國外產業則主要集中在高端位置,占領著國際高端產品的市場空間。匯率的上升可能會削弱我們這種的滲透,這對我國貿易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市場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人民幣升值對競爭力弱的企業會有負面影響,對于競爭力強的企業來說,則是提供了絕好的產業重組的機會。短期國際匯率變動不會導致相關產業進行趨勢性結構調整。但當一國貨幣在國際中處于升值或貶值的長期走勢中,這將對其國際貿易產生長期影響從而引起與此相關的產業進行結構調整。
三、結語
從長遠來看,制造業加工能力會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而不斷提升,人民幣升值也肯定是一種趨勢。制造產業的經營范圍著眼于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不單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抵御匯率變動風險能力的根本出路。
(作者單位為安徽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