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受眾群體大的工作,是我國民生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對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實證考察,發現其中存在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服務機制不健全;勞動監察力度不大等問題。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的提出一些解決措施,如搭建政策宣傳平臺;優化服務機制;加強勞動監察執法等,以期推動我國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一、 基層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我國基層地區,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可謂是幅員廣、人口多、企業密。人社系統關于社會保險、就業創業、權益維護等方面的政策要宣傳到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有很大的難度。目前人社相關政策采用的手段基本上是靠下發宣傳資料,依托人社干部口口相傳等傳統手段。宣傳手段的單一,嚴重制約了人社政策的傳達。另外,村(社區)人社站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夠,很多政策不能及時傳達到村民,從而影響了有些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服務機制不健全。人社中心是人社局在鄉鎮的縮影,它幾乎承擔了人社系統在基層的全部工作,涉及的面很廣,包括社會保險、就業服務、勞動關系協調、人事人才以及勞動監察等。而上面人社系統的各項工作又由不同的人社部門分管,存在各自為陣的現象。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要協調上面各個部門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在有些事物的處理上,各部門的協調不夠,老百姓來來回回要跑不同的部門,最終才有可能辦成一件事情,這極大降低了老百姓對政府部門的信任。
(三)勞動監察力度不大。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勞動保障執法監察的范圍逐步擴大,勞動保障執法的任務也越來越重。但是,從目前看,勞動保障執法的力量、力度與日益艱巨的勞動保障執法監察任務相比,越來越不適應,難度越來越大,尤其不能適應《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監察的獨立性、權威性不夠;二是勞動監察的執法隊伍能力水平與當前執法要求不相適應;三是勞動監察執法裝備不足;四是勞動監察部門與其它執法機關的配合還有待加強。
二、基層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工作改進措施
(一)搭建政策宣傳平臺。搭建政策平臺,以完善的網絡確保宣傳不留死角。加強村、社區人社站建設。每個村設人社站,設置服務窗口和標識標牌,規范各項服務制度、辦事流程,規范臺帳管理。在充分利用政府門戶網站、LED顯示屏、宣傳手冊等常規宣傳手段的基礎上,開通招用工網絡平臺、建立基層村鎮人社QQ群,創新宣傳方式。深入宣傳行業政策法規,及時了解企業用工需求,適時發布招聘信息,在企業和求職者之間建立起無縫鏈接,為群眾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招工信息和辦事指南,真正方便于民。
(二)優化服務機制。創新監管機制,以服務機制的優化提升服務水平的提高。開展精細化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充分授權,優化窗口辦事流程,實行一站式服務。定期走訪居民家庭,傾聽群眾心聲,零距離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提高中心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居民反映集中的問題,要及時了解實情,積極解決,以老百姓滿意為最終目標。對困難、特殊群體中心工作人員采取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錯時服務、全程代辦服務等延伸服務。群眾工作是最有意義的工作。只有堅持腳踏實地辦實事,千方百計辦好事 ,才能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各基層人社中心要繼續發揚“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和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服務,促進人社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三)加強勞動監察執法。鑒于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中存在著勞動監察力度不大的問題,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賦予勞動保障執法一定的強制手段,如實施查封、扣押、凍結銀行帳戶等強制手段;二是,與工商行政機關,尤其是與司法機關建立有效的協商解決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合力;三是,比照司法機關通過中央專項經費或轉移支付的形式,為基層勞動保障執法監察配備必備的交通、通訊、攝錄工具等辦案裝備和統一著裝及執法標志,提升執法監察的權威性和規范性;四是,加強勞動監察執法隊伍業務能力培訓。
(作者單位為邢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