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開始了“營改增”的試點實驗,2014年該改革在交通運輸業中全面實施,代表著我國正在逐步實現“營改增”政策。營改增主要是重行規定增值稅范圍,并逐步取代營業稅,對于規范目前納稅制度具有重要作用。“營改增”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業資金、降低企業稅負,優化企業結構。如何指導該政策在行業實施是現代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因素。第一經濟因素。國家經濟與地方經濟決定了企業發展規模及發展效益,只有國家經濟保持平穩發展,企業才能夠得到良好的機遇與發展前景。國家經濟發展受挫或下降,投資降低、出口減少、企業發展受挫,導致企業經營受到影響,進而出現不良資產增多的現象,使得企業發展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破產的現象。企業的發展與地方經濟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區域經濟狀況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第二政府政策。企業在制定納稅籌劃時需要考慮到國家及政府發布的相關政策與要求,尤其是國家稅收部門發布的相關要求。目前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內部因素。第一中小企業資本實力不高。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規模較小,資本較低,且其沒有較多的庫存現金和資金儲備,使得其對市場的依賴性較高,因此可抵扣進項稅額也較少。第二風險防范能力弱。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導致風險防范體系建設不全, 容易出現內部風險,使得企業的經濟利益受損。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保障企業的財務安全。盈利能力低。相關研究指出,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是其盈利能力遠低于國有或大型企業,盈利水平僅有3%。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中,中小企業若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可能會導致企業發展受到影響。
二、從財務角度出發看企業納稅籌劃
(一)合理選擇服務供應者。過去納稅人需要根據交通運輸費結算單據中標注的運輸費總金額的7%作為進項稅費,但在營改增實施后,這一規定被廢除,需要按照增值稅發票的票面額度計算進項稅額。因此,企業在進行運輸貨物時需要考慮到運輸價格以及抵扣進項稅額這兩方面。在不同情況下,企業可以根據稅務機關開具的增值稅發票選擇不同的服務提供者。這樣有助于降低企業稅負,提高企業利潤,降低成本費用。
(二)合理利用營改增中的減免稅政策。營改增政策中明確指出,向其他企業或單位無償提出的運輸服務和其他部分服務可視為應納稅服務,但是公益活動和社會活動除外。從這一政策可以得出,企業提出以公益活動為目的的無償運輸或以社會大眾為對象的服務中,企業可免繳增值稅,同時也無需進行進項稅額抵扣。因此,企業可以合理利用這一政策,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從而宣傳企業品牌文化,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宣傳了企業品牌,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可謂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三)規范會計核算。服務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許多企業都存在兼營的現象,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許多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過于粗放,導致財務混亂。稅法中明確指出,兼營企業若存在增值稅核算明細混亂的情況,需要適當提高稅率。這就要求企業需要加強會計核算工作,避免稅率的提升,尤其是在營改增后,需要做好兼營項目的會計核算。
(四)重視企業價值的提升。納稅籌劃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稅收政策制定。在此過程中需要重視稅負的核算,一旦錯誤計算稅負可能造成企業經濟利益受損,情節嚴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若在稅收環節降低企業稅負,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經濟利潤,同時降低企業成本費用。營業稅一般體現在在商品或價值的價格中,屬于價內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營業稅包括營業稅金及其附加費用,營業稅的變動對于企業成本費用以及所得稅等應繳費用具有直接影響。增值稅是商品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基礎所計算的一種費用。
三、從其他角度看企業納稅籌劃
(一)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建立全面、合理、職責明確、監督嚴謹、運行流暢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此基礎上,加強各部門監督,合理調節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之間的關系,加強法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保障企業管理的作用發揮。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不大,其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需要加強建筑、柜臺、金庫、安全系統以及監控系統等方面的建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提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企業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保障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
(三)提高員工專業水平。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比較粗放,企業需要選拔優秀的人才,加強員工培訓以及職業技能訓練,提高職員的專業水平,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層需要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提高服務意識以及重視服務質量,加大投入資金,通過員工配需,提高員工專業水平,才能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
(四)轉變傳統觀念。在現代納稅觀念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經濟生活的特點及行業發展的特點,加速服務模式的轉變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的發展與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有密切相關性,企業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貫徹科學發展觀,并圍繞這一主題定制科學的納稅籌劃方案。
(五)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外,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對企業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制度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將出現的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不斷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進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作者單位為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