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營改增對服務行業稅負的影響具有雙刃劍作用,所以部分試點企業稅負出現不減反增的現象也很正常。影響試點企業不增反減的最為直接因素是增值稅稅率、難以獲得增值稅票據證明以及改革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等。我國現階段部分企業在營改增試點過程匯總,相關企業不應該將不減反增情況變相夸大,與此同時也不應該以營改增現象來單獨評價改革標準。
一、企業營改增表現出來的意義
營改增主要指的是以增值稅的方式代替部分企業營業稅中的相關應稅項目,從而防止出現重復納稅情況。現階段來看,營改增服務對象與諸多試點企業等大多數為服務行業。企業營改增表現出來的意義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改增能夠顯著提高勞務方面和貨物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制度之后,從我國基本稅收征收制度來看,已經逐漸地與國際市場接軌,與此同時獲得更為明顯的價格優勢。基于此種環境下,營改增制度實施會之后能夠廣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長遠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二)營改增能夠促使服務企業不斷調整好產業結構。營改增的有效實踐在稅收政策的制定下,針對部分第三服務行業,國家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加快產業的整體發展速度,促使服務企業能夠順利運行。
二、影響企業營改增不減反增的相關因素
(一)增值稅稅額過高。部分服務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最為表面的原因就是改革之后的稅率相當于改革之前的稅率不僅僅沒降低,反而升高。稅制改革之后的增值稅在部分企業中比原來的營業稅稅率還更高。改革之后的增值稅稅率活動是其中一個必要的條件,我國現階段實施的營改增試點均在服務業和交通行業,改革之前,交通運輸行業需要繳納3%營業稅,服務行業需要繳納5%營業稅。實施營改增之后,雖然對交通運輸行業與服務行業的稅率有新的政策規定,但是在新的規定職工,稅率顯著高出。舉例來說,改革之后的交通行業與服務行業等稅率上漲了11%左右。因此,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分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現象稱為歷史必去趨勢。
服務類型企業營改增不減反增現象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兩個行業中的稅率在改革之后的變動非常大,此時營改增不減反增現象的異常表現也僅僅表現在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中,在規模比較小的規模中稅率基本不存在營改增不減反增情況。針對上述情況,不難發現較小規模的服務企業中,由于使用了簡易計稅法,及時不用抵扣進項稅,還是使非常適用與增值稅稅率,因此基本上不會出現營改增不減反增情況。
(二)部分企業固定資產實際購買水平與預期水平之間存在矛盾。部分企業在對固定資產購買水平進行評估時,往往會設定比較高的預期值;但是,在實際購買過程中,購買水平往往低于預期值。舉例來說,交通運輸行業中的主要產品是汽車,根據稅法中以及會計法中的相關內容,汽車存在折舊年限。大型汽車的折舊年限一般為3~4年,財務報表中會以此為依據,設定每一個企業的數量中,汽車的價格往往也含有稅負,可以將其計算到抵扣金額中。但是,上述計算方式不適合實際生活,存在顯著差異。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交通運輸企業都會對舊車進行整修,替代購買新車方式,最終導致交通運輸行業制定的相關目標無法實現,此舉無疑造成了稅負不減反增情況的出現。
(三)固定資產問題。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70%以上的企業實施營改增之前,部分企業的固定資產有可能才剛剛更新,因此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更新固定資產的需求。固定資產被延遲會使得企業在短時間內沒有大額的可以用于對進項稅抵扣的項目,導致的結果是企業出現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情況。上述情況較為突出的行業就是交通行業與租賃行業,出現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資產比較多,所涉及到的固定資產施工壽命也相對較長,在短時間內無法進行快速更新。
三、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現象的解決措施
(一)適當增加增值稅專業發票的獲取渠道。針對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情況,有關部門必須加以重視。實際生活中,取得增值稅發票后出現的各種因素會導致企業無法成功獲得發票。簡而言之,在取得增值稅專業發票環節中,應該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渠道,繼而解決增值稅專業發票獲得很難的問題。舉例來說,,在運輸行業中,最為常見的構成部分是燃油費,企業在 獲取燃油費的專用發票時存在諸多障礙,最終導致部分費用無法進行折扣處理,從而增加了 企業的負擔;
(二)合理調整增值稅基本稅率。由于增值稅基本稅率普遍較高,所以成為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主要因素。對稅率進行合理調整非常重要,相關部門對各個企業之間的實際運營情況以及成本結構的要素調查之后,仔細研究各個企業之間表現出的差異性。各個企業之間的差異性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調整稅率,確保各個行業之間的稅負能夠達到一致性與公平性。舉例來說,對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詳細了解之后,國家財政部門應該嚴格控制好納稅制度,尤其是在增值稅基本稅率方面采取多層次的方法來進行,能夠實現稅負優化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為河南中原產權交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