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扶持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如何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體現了國家加大了以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決心。杭州作為科技創新城市,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對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為國家建立創新型經濟添磚加瓦。
一、從基數上擴大加計扣除的幅度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8號)擴大了加速折舊的范圍、幅度,但僅限于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由于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中資產加計的基數是來自于會計上提取的折舊及按會計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為大力提升納稅人對研發的熱情,可允許對企業購進用于研發的資產實行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所提取的折舊作為計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對無形資產采取加速攤銷并允許計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
二、從廣度上整合現有的對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實現1+1>2的效應
目前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復審時,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應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對一些小微企業來說,此項規定在保證了審批高新技術企業嚴肅性的同時也限制了一些擁有研發實力與意愿的小微企業綜合運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提升研發的積極性,如杭州某電機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電機及配件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但仍屬小微企業,目前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尚有3項發明專利正在實質性審查當中。該公司2014年8月14日經省科技廳等部門審批認定,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但由于人員流動、費用承受程度等原因,擔心相關人員無法長期保持在規定比例之上致審查時達不到標準,產生涉稅風險,因而未向稅務部門申報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從該公司的顧慮上看,固然存在企業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適用對象理解有誤的原因,但也存在納稅人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后續管理中的稅務審查延伸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查的擔心,扼殺了一部份已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的納稅人擬僅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的初衷,遑論同時享受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
三、從鏈條上努力保證研發過程均能享受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惠顧
目前科研院校作為事業單位對企業所得稅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入,除部份企業委托其開發產品或技術外,也存在院校自行研發項目的情況,但當該項目未形成一項可靠的技術前,企業基本上不愿意購買,而一旦形成一項可靠的技術或許還申請了某些專利后,企業購買則作為一項無形資產采用攤銷方式進入成本費用,如此則存在兩個問題:1.科研院校對無企業資金支持的項目因不愿冒失敗的風險而研發的積極性不夠,使得院校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研究優勢形成一定的資源浪費;2.科研院校形成可靠的技術后而由企業購買則購買企業是作為無形資產處理,其價值則包括了未資本化時點前的研究開發費用,企業除非將該技術利用進行深度的開發才可以對其全部價值攤銷的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如此則使院校真正在研究開發階段(未達到資本化時點)的費用實際上未能及時享受到國家的加計扣除優惠,甚至因企業僅作為無形資產管理并未進行深入研發而享受不到加計扣除優惠。因此為實現整個社會研究開發資源的無縫對接與整合,保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鏈條的完整性,建議對企業所購買的科研院校技術(科研院校已在企業所得稅前加計扣除的除外)可允許企業作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基礎,其中對于能夠合理區分的研究開發階段費用允許全額加計扣除,對于合理區分的達到資本化時點后的應資本化的費用攤銷加計扣除,甚至于可加速攤銷加計扣除,如此則可實現各種研發資源的順利流轉,也解決了科研院校研發的后顧之憂。
四、從范圍上加大研發費用歸集的對象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立法原則對取得的不征稅收入不得予以扣除相應的費用,作為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也當然不包括不征稅收入對應的開支,因此此項費用會游離于加計扣除之外,而企業取得的一些財政補助項目是用于彌補一些研發項目資金缺口,自己也須投入相應的配套資金,但財政補助項目資金投入了研發卻不能加計扣除,在歸集費用核算上產生了不便的同時,也讓研發加計扣除的范圍有些小缺憾。因此對不征稅收入形成的研發費用單列并允許企業加計扣除,這樣能極大地激起企業研發的熱情。
(作者單位為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