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人才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肩負著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基于職業能力為導向就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進行了研究,希望通過研究可以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也希望為未來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優化改革提供參考和建議。
一、引言
《財務會計》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對于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著絕對性的影響,而在傳統財務會計教學模式,許多教師只重視會計理論及原理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這樣一來導致許多的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大,二來使得學生認為在學校只需要掌握好理論知識便好,職業能力以后工作了去積累就行,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剛開始工作時有很長一段適應期,甚至會對會計專業產生迷惘,不利于人才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必須采取措施,改革《財務會計》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校就能切實提高自身的會計職業能力。
二 、職業能力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思路
所謂職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應具備的多種能力綜合,即為了勝任某種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以及個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其包括特定職業能力、通用職業能力以及綜合職業能力等三方面的職業能力。因此,在對學生《財務會計》職業能力培養時,我們主要在課程中圍繞學生特定職業能力、通用職業能力以及綜合職業能力三個方向對《財務會計》課程進行設計,其具體策略如下:
(一)構建會計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的培訓機制
就會計職務而言,許多企業單位往往會把會計分為許多不同崗位,一個會計工作人員只能擔任一個崗位,采用多個崗位分工協作的工作模式。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團隊分工協作的職業能力,我們可以考慮《財務會計》課程中開設會計分崗實踐培訓。比如,針對出納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往來結算崗位、成本會計崗位、工資核算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總賬會計等八個崗位分別進行實踐培訓,讓學生根據實踐培訓所提供的實驗資料和培訓要求完成實踐培訓的任務;此外,也可以以一個企業的全部經濟業務作為實踐培訓任務,將全班學生按照不同的分配方式進行分組,各個小組成員共同擔任出納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往來結算崗位、成本會計崗位、工資核算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總賬會計等崗位角色,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共同協作完成此次,教師在其中主要擔任著信息傳遞的作用,最后教師需針對學生的本次實踐訓練進行評估,讓各個小組學生既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也能學習到別的同學的優點。通過這樣的實踐培訓方式,一來可以讓學生學習會計各個崗位所以具有的方法技巧,二來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個完整財務會計的特定職業能力,滿足一些小型企業一人多崗的要求。
(二)加強學生校內和校外實習崗位相結合的實踐訓練
實習作為高職院校學生上崗前的必要環節,其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能,還能讓學生在實習當中掌握到一定的職業能力。然而,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校內校外實習培訓,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因此,改變這種只以理論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可以在財務會計課程的設計當中,兼顧會計專業學生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實習訓練。比如,選用一些收費項目作為會計專業學生出納崗位和會計記賬崗位的實習培訓,如學校超市收銀崗位、倉庫管理崗位以及會計記賬崗位等。通過這樣一些校內會計工作崗位的實習,讓學生掌握一些實際工作中收據的填寫方法、真假幣的辨別方法、存貨盤點、日常的記賬工作和月末結賬等財務會計能力。在校外實習培訓上,學校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咨詢公司建立實習培訓關系,讓學生能有機會在真正的會計崗位上處理一些財務工作,同時為了確保財務處理的正確無誤,進來將學生進行按照三到五人的方式進行分組處理同一個工作,一來避免賬務處理的紕漏,二來讓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財務會計職業能力。
三.結語
其實,學生在校期間職業能力的培養,無非是為學生讓學生能勝任為了真正的工作崗位,這不僅符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更是為了學生能盡快適應于為了的工作崗位上,財務會計課程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我可以為學生建立會計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的培訓機制,還需要加強學生校內和校外實習崗位相結合的實踐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作者單位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