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現代農業在國內外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了這一新型農業模式的發展優勢。農業是漢壽縣的第一產業,因此,當前農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加快漢壽縣的現代農業發展速度,實現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生產。科學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商品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水平,實現農業的集約化發展,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一、漢壽縣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政府的引導和帶動下,群眾正在逐漸接受現代農業的轉型,同時對產業前景也抱有極大期待。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漢壽縣在大力發展農業時所遇到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漢壽縣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并將其作為工作重心。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漢壽縣政府在進行“三農”工作時還是使用的比較老舊的指導思想和觀念,不能使農業農村問題與當前大環境有機結合起來,依然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一是沒有完全意識到農業的地位和支撐性作用。農業是一個縣域經濟興旺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富強應該和國家的穩定、發展緊密相連。二是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農業產業的效益問題。在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大多數人認為農業是一種低效并且弱質的產業,耗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的同時還得不到相匹配的結果,并在糧食問題和農業問題之間畫上了等號,不能以全產業鏈視角和全方位效應去審視農業,其中尤其要真確的把握和認識現代農業產業的本質。
(二)農業資金短缺現象較嚴重
由于漢壽縣農業弱質化現象嚴重,配套設施薄弱、裝備較少。因此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漢壽縣迫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漢壽縣的財政農業支出和投入之間的比例嚴重不協調,直接致使農業生產力方面的弱化。而且由于沒有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發展資金嚴重短缺。其次,目前農村生產效率都比較低,市場落后,使得農村的大量資源和資金都不斷向城市涌入。比如資金的短缺使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得不到有力支持,一般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都必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例如明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全國農業龍頭企業,資金需求8000萬元;致遠農莊為完善食用菌達到零污染水平水平需要生產線設備,資金需求5000萬元。
(三)科技應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方面,湖南連續三年的科技成果獲獎數量都位于全國前列,它不僅是科技大省,還是有名的農業科技大省,有很多農業科研院都坐落在湖南,主要有以袁隆平、劉箱等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業專家,在農業領域的各個方面上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另一方面,漢壽縣科技發展雖然是以湖南省科技為主要依托所在,但并沒有很強的能夠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到實際農業中的能力,農業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遠遠低于上海天津等地,而和發達國家70%以上的數字相比就更加相形見絀了,農業科技推廣力量薄弱、隊伍不穩、機制不活,農業技術入戶到田困難,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等問題是漢壽縣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加快漢壽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漢壽縣在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背景下,應該適應漢壽縣現實情況和農業特征。因此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來提高漢壽縣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一)轉變觀念,為漢壽縣現代農業發展培育新型農民
首先是建立一套覆蓋城鄉全體農民的職業培訓體系。政府負責培訓基礎設施的投入,并建立惠及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和運行制度。其次是建立終身培訓體系。在廣泛開展城鄉失業人群再就業培訓基礎上,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提高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穩定性。再次,全面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在全域實行“扶困辦學”計劃以及“縣級骨干職業學校建設行動”計劃,政府公開招標,并由財政進行補貼,減小農民職業教育學費負擔,同時提高培訓效果和質量。
(二)拓寬渠道,加大漢壽縣涉農資金投入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是指在國名經濟框架內,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投入農業發展當中。這些資金無論是財政撥款,還是吸收社會投資,其核心就是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三農”扶持資金。
首先,完善各種涉農補貼政策以及糧食主要生產區的糧食收購補貼,在全縣范圍內家加強現代化農業生產工具財政補貼、種子補貼以及購糧補貼等優惠政策,提高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要不斷在實踐當中完善各種機制和辦法,確保國家各種改革機制能夠真正落實到一線生產當中,切實促進漢壽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省政府應該落實和加強財政支出中農業發展的補貼,計劃投資3.59億元,用于改造中低產田20畝、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
其次,采取招商引資方式。結合我縣實際,建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庫,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廣泛吸納外來資金、民間資本投入農業生產、產品加工等環節,提升現代農業水平。重點鼓勵縣內有經濟基礎、有管理水平的企業 ( 個人) 從事現代農業產業開發。
最后,漢壽縣政府應該給予一定優惠政策來鼓勵社會資金向農業發展中流入。采取有力的刺激手段,使得社會企業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同時鼓勵國有企業、實業企業加強農業投資,并派出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對農業進行補助,確保能夠更多資金流入農村地區。
(三)增強漢壽縣農業科技轉化能力
首先,漢壽縣應拓展農業生產技術的宣傳渠道,加強農業高新技術推廣力度,推動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支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立。加大農業科技產出,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農業生產推廣工作中,逐步建立以科技發展為主導,以市場為導向,有償服務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來加強推廣隊伍的示范作用,實現推廣形式的多元化。
其次,加快農業成果創新到實際產品的轉變,并盡早實現其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在實踐當中檢驗成果的效果,并不斷完善。促進科研機構和高校、高校和企業、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以促進多種形式科研力量的全面發展。
最后,政府在農村區域宣傳農業新技術,可以采取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地區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發揮政府的引導能力。同時,繼續開辦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發揮國有農場的先進技術引導作用,加快推進經濟區的引導作用。
(作者單位為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