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加強職涯規劃教育,提升教育實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文章通過分析臺灣健行科技大學“三師”定位模式,借鑒該校做法提升高職大學生職涯輔導成效。
一、研究背景
高職大學生在入校時,學習基礎較差,入校后有的感到學習沒有目標,缺少規劃,動力不足;有的學生急于求成,忙于考證,忙于打工;有的在畢業前簡歷蒼白,求職茫然。走向社會后,也存在著工作穩定性差、跳槽頻繁、就業滿意度差等就業質量問題。高職學生在畢業時也存在首次對口就業率底、薪資不高、工作不穩定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是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一個客觀合理的設計。今年三月,我有幸派往臺灣健行科技大學訪學,為幫助學生正確進行職業興趣與職能診斷,明確職業要求,以期能適性發展,在訪學期間,我重點關注該校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二、健行科技大學“三師”定位模式學生職業輔導的具體做法
(一)利用網絡平臺調查了解學生興趣和職能偏好。健行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該項工作由學校技術合作處分管,安排專門老師負責組織實施,各個專業認真落實。具體做法是:一是在技合處統一布置下,輔導員組織學生在入學時利用教育主管部門設計開發的UCAN-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進行職業與興趣探索,該平臺依據島內產業及職業概況歸納出16種職涯類型、66項就業途徑和600多項相關職業。學生在網上完成測試后,就能了解自己的興趣偏好,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參考方向。求學過程中能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課程或學習活動。每一位老師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全部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偏好、專業認知情況。由技術合作處將每個專業學生的情況匯總分析,形成報告反饋給專業老師,便于老師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大一到大四學生每年填寫職涯規劃檢核書,學生結合學習的情況及時調整職涯規劃,動態管理。專業老師依據檢測結果和檢核書篩選問題學生再進行重點輔導。
(二)發揮“三師”作用進行職涯規劃輔導。“三師”即校友導師、協同教學導師和職場實習指導老師。學校自主聘請在業界經驗豐富的校友和職場名人擔任業師分享職涯經驗,每次分享有主題、有學生意見反饋。聘請課程協同教學業師和校外實習老師對學生指導,每次指導情況也有反饋意見。
(三)動態管理,指導學生每年調整職涯規劃。大一到畢業,輔導員和專業導師每年指導學生填寫職涯規劃書,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職涯規劃,實現動態管理,使職涯規劃科學實際合理。輔導員、專業老師依據檢測結果和規劃書篩選問題學生再進行重點輔導。
此外,學校還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專業導師授課。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三師”力量,形成輔導員老師、專業導師、校友導師、協同教學導師和校外實習業師共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合力。
三、高職院校職涯規劃輔導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們高職院校也逐步重視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指導,主要方式是在新生入學時由輔導員和專業導師進行實施,新生開學時組織校友分享職涯經驗。入學期間,還組織學生在SWOT分析法下制定職涯規劃,組織競賽評比。畢業實習也有行業老師指導。然而,不足的是一沒有網絡平臺的測試,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興趣缺乏科學的探索;二是入學時學生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到畢業前沒有調整和變化,缺乏動態管理。三是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缺乏反饋,沒有形成體系和合力。
四、借鑒健行大學“三師”定位模式,提升高職大學生職涯輔導成效
健行大學“三師”定位的職涯輔導模式值得借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職業生涯指導工作成效的提升:
一是針對不同年級實施不同的方案,一年級重在引導學生樹立職業規劃理念和就業意識,二年級重在培養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聘請行業導師開展職涯輔導講座。三年級重在提高學生的擇業技能,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二三年級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比過去的職業規劃書,調整制定新的職業規劃書。二是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每班級聘請校友導師來校指導。三是請現聘的行業教學業師和業內名人來校為學生做職業生涯講座。四是請校外實習導師為學生進行職涯輔導,并建立反饋制度。五是完善《職業塑造》課程建設,提升教學效果。
高職學生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對職業選擇往往影響其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準確定位、思考人生發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習的原動力與求職競爭力。借鑒健行大學“三師”定位模式,構建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全程化職業指導體系,對學生個人而言是全面提升就業素養、獲得職業發展的需要,對學校而言,是學風建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的需要。
(作者單位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