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服務業投資主要是國有企業出于方便國際貿易的目的而進行的海外兼并和收購行為,可以稱之為“貿易輔助型”,本身屬于資本密集型。未來一段時間國家應該通過進一步完善教育體制,從而培養滿足服務業國際化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以及增強服務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競爭能力來實現服務業的發展和對外投資結構的轉變。
2012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十二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會議強調,要將現代物流,高技術服務、電子商務、設計咨詢、農村服務、海洋服務和其他新興產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的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得到了國家重視。
一、中國服務業發展現狀
我國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在1978-2010的22年間雖然從23.9%上升到了43.1%,但是依然低于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
我國在新興服務業上的發展相對滯后。在第三產業內我國的優勢在傳統服務業上,即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例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等,這也間接體現了我國具有的勞動力比較優勢。然而發達經濟體服務業中占主要組成成分的技術密集型服務業,例如科學研究、信息傳輸、軟件業、計算機、文化娛樂業等我國所占的比重嚴重滯后。
二、中國服務業海外直接投資現狀
新世紀以前我國服務業發展速度和結構明顯滯后,2000年加入WTO后,國家在經濟上加強了國際交流合作,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
服務業在對外投資中實現了快速發展。2006年以后,因為我國商務服務業投資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結構從原先的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發展到了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現實情況。同時2008年歐美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也為我國的對外投資尤其是第三產業的投資提供了便利環境,實現了快速增長。
商務服務業在海外服務業投資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服務業對外投資結構上,我國與歐美國家類似,商務服務業所占比重最大,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該項投資超過了3000億美元,基本上超過了當年其余服務業的投資總和。
新興的密集型服務項目投資所占比重很低。根據相關數據表示在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偵察等技術密集型服務項目上相較于其他服務業項目投資很低,并且發展嚴重滯后。
三、政策意見
上期上看,中國的國際貿易規模出現了不再增長甚至萎縮的跡象,國際貿易終究要被對外直接投資代替。作為國家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服務業必須要得到國家的鼓勵和發展,尤其是新型服務業。因此本文基于上述考慮有以下幾點建議。
大力支持服務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中央企業的對外服務業的大規模投資增長只是暫時的不會持續很久,在完善了海外金融和商務服務體系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對外服務業投資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支持國企將投資轉向技術和人力資本。中央企業尤其是投資于金融業和商務服務業的企業,應加強與海外分支機構的交流溝通,學習海外市場出事經營活動的現金技術和經驗,不僅僅是兼并收購取得所有權,而是要提高自身在金融和商務服務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實現資本密集型投資向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投資的轉變。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印度的發展經驗提醒我們,服務業的發展需要緊緊依靠人才的培養。我國多年的教育體制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化趨勢需要依靠大量的復合型人才,這才能加速技術和人力資本的發展。
(作者單位為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