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一書重點梳理國內外先進的創業與創業教育相關的理論,著眼于湖南當前所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展開全方位討論和回應,以指導學生創業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踐。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全書共十一章,主要內容一是綜述本書的研究意義,國內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綜述以及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二是進行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分析,通過對湖南省7所高職院校發放問卷調查獲得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行狀況,通過數據分析所得結果發現湖南省高職院校在實施創業教育時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師資隊伍培養不健全,創業教育方法和手段陳舊落后,創業實踐基地建設不完善等問題;三是借鑒國內外高職創業教育經驗和國內高職創業教育經驗,分析國內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狀況,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樹立全新創業教育觀,培養創業精神;四是針對湖南省高職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發揮高職院校自身優勢等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創業教育等具體對策建議。
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機制應從教育機制外部要素和內部要素著手,重點抓好內部要素的功能與作用的發揮。旅游管理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機制至少應從三個方面概括:社會需要和人自身的教育需求是動力;教育的社會文化環境是基礎;教育體制與制度是核心。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強體制建設,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有力保障。學校必須重視并加強對文化素質教育的組織領導,有健全的領導體制,專門的機構,較強的工作隊伍,完善的規章制度和必要的物質保障。二是提高教師素養,加強隊伍建設。因此,在師資人員配備的數量和結構層次上做到科學化、合理化。在隊伍中,有計劃地培養骨干力量,創造條件開展各類培訓和進修,切實提高隊伍的自身創新素質。在職稱評聘等方面體現優惠政策,建立表彰制度,使這支隊伍保持穩定和高效地運行。三是改革課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創新素質教育要真正落到實處,必須配合教學改革,建設一批創新素質教育課程,將創新素質教育納入教學計劃、課程、教學環節和教學管理之中。四是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要更新教學內容,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專業素質與創新素質的協調發展。五是開展社會實踐,倡導創新精神。社會實踐不僅是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且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使得他們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鍛煉自己,不斷成長。近年來,各地高校在進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出現了一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新方法,在學校附近的城鎮社區創建固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社區援助,共建社區文明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探索。這一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新思路、新模式,目前已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大學生為社區進行科技文化服務是社會實踐活動較高層次的內容,通過開展社區服務,大學生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鍛煉和培養了實際動手能力,增強了自立意識,加速了知識的社會化進程。具體而言,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形式可以分咨詢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培訓、生產勞動、掛職鍛煉、義務服務等。六是舉辦講座論壇,豐富校園文化,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情智。校園文化是以學校師生為主體共同創造和享有的一種群體文化,是施以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滿足的重要渠道。它作為一種教育因素,融入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發揮著深入持久、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它作為一種中介,對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確實發揮著不同于理論灌輸的獨特的導向、陶冶、教育和融合的功能。因此,我們注重利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以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培育氣質,美化形象,改變高職院校教學只是與缺乏朝氣與活力的機器設備打交道的沉悶狀態,為實現理工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而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因此,本書的研究就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上面,以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一系列提升對策,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起了很好的借鑒作用。本書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豐富了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理論;第二,為我國高職生創業提供理論參考意見,為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學生創業提供了理論依據。
(作者單位為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