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營業性客運車輛完成公路客運量161.91億人,旅客周轉量10742.66億人公里,較上年分別減少6.7%和2.3%。隨著鐵路客運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高鐵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的公路運輸帶來了嚴重的沖擊,這導致公路運輸的客流量嚴重萎縮,一些省際、市際班線甚至被迫停運。此外,由于公路客運站經營成本提高,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等多方面因素,使公路客運站的經營面臨嚴峻的考驗。
一、公路客運的現狀和問題
(一)鐵路和民航給公路客運帶來沖擊。動車、高鐵的快速發展以及鐵路既有線運行速度的大幅提升,給公路客運帶來嚴重沖擊。2015年,在全國公路客運旅客發送量、周轉量持續下滑的狀況下,鐵路帶給公路運輸帶來了嚴峻挑戰,按照2004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和2008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1~8小時的交通圈,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都會被納入此快速交通圈。屆時,3.5萬公里的國道主干線將有近40%的里程走向與鐵路干線平行,多達四分之一的公路將面臨高鐵的激烈競爭。
(二)公路客運站經營成本上漲。除了鐵路與城際交通帶來的影響,公路客運站經營成本逐年上漲,公路客運站的人力資源成本和燃油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高速公路收費標準不斷提高,多方面原因導致公路客運站出現客流量持續下滑,經營面臨困難等問題。此外,公路運輸面臨成本價格的挑戰,在高鐵時代,公路客運過去時效、舒適、安全等各方面的優勢已經消失殆盡。一些客運站為了穩定高速客運業務,只有以降低票價來競爭客源。票價雖然進一步降低,但人們對客運服務的要求卻一直在提升,以低票價競爭卻還要維持高標準和高質量,無疑是對客運服務的嚴峻考驗,也非長久之計。
二、公路客運可持續發展措施
(一)保障主要業務。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根據公路客運站目前的營運情況來看,公路客運線路和高鐵、動車線路重疊的部分,客流量和收入均發生銳減。所以,必須實行與鐵路差異化經營手段。根據相關調查,高鐵只有在長途運輸區間,即500公里以上才具有絕對優勢。在500公里以下的中短途區間內,客運則有明顯優勢。因此,公路客運站應該積極培育優質中短途路線,利用公路客運機動靈活的特點,開通和培育鐵路線路關聯度不高的區域線路。同時,在長途客運方面,盡量避免開通與鐵路線路重疊度高的路線。而在鐵路出現運力不足或者災害天氣導致停運發生時,立即加開班車,搶占資源。
(二)統籌城鄉客運市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和農村之間以及農村與城市之間開始頻繁的交流,農村客運市場的潛力有待釋放。而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道路等級的提升,也為拓展農村市場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拓展區縣客運的農村班線時,要注意避免與公交線路之間的沖突,爭取將公交納入客運站進行統一調度和管理。
(三)拓展新的業務打造交通集散地。在新形勢下,公路客運站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主營業務,還要進行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揮客運站旅客集散地的優勢。公路客運站與火車站和飛機站相比具有體量小,輻射范圍小以及候車時間短等特點,所以比較難以形成類似機場和火車站般大規模的商業圈。在了解了自身特點后,公路客運站必須尋找符合自身特色的商業模式。在站房側面布置餐飲、零售、快捷酒店等商鋪,以獲取租金,這種傳統方式優點在于穩定。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做法,將客運站功能進行延伸,打造客運、休閑、娛樂、購物一體的商業模式,深度挖掘客運站的商業價值,這種模式收益較高,但也存在投資多、風險大的問題。
(四)將客運站打造成游客集散服務中心。近年來,旅游市場增長迅速,出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隨著自駕游的增多,堵車、停車難等問題已經讓不少人考慮利用公共交通科學出行了。在這種背景下,客運站可以充分發揮先天優勢。例如公路客運站可以申請建立專業化旅行社,利用現有班線資源,與景區及酒店協作,形成“點”對“點”的聯動狀態,培育出精品旅游線路,探索“站運游”經營模式,將公路客運站打造成游客集散服務中心,讓游客一到達客運站就可以選擇客運站提供的“一條龍”旅游線路,方便旅客的同時為客運站創造收益。
(五)開展網上購票業務。手機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客運站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建立網上APP平臺,方便旅客查詢、購票和退票等,從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旅客。此外,客運站還要開通網站、微信等在線業務,方便旅客出行。
(六)開展定制服務。隨著旅客出行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客運站應積極調研市場需求,適時開通小座位、門到門的市際、縣際客運班線,滿足中、高端旅客的出行需要。還有,積極開通校園巴士、機場巴士等,掌握客流的主動權。
三、結語
在高鐵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公路客運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自己機動、靈活的先天優勢,保障好500公里內的中短途客運業務,同時積極拓展多元化的營運模式,深挖客運站的商業潛力,增加客運站收益。在與鐵路、民航的競爭中,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在新形勢實現公路客運站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作者單位為江蘇鹽阜公路運輸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