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改革發展的大局,山西省的保險業在促進自身發展完善的同時注意轉型的大局,積極推動自身的轉型甚至整個經濟的發展。這時候,就不得不提一個概念—保險轉型。現實的發展困境是保險業轉型的直接動因,轉型的方向、目標和路徑需要著眼于山西保險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研判經濟周期波動和預期,理清當前保險業轉型的內在邏輯與要點,有效實現保險業的科學轉型。
一、當前保險業轉型的內涵和取向
當前宏觀經濟、產業結構都在談轉型,而保險業轉型的應有內涵和主要取向需要全行業形成共識。山西當前保險業轉型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1)基于銷售遭遇困境的渠道轉型。目前,山西保險行業面臨的增長乏力直接原因在于多年依賴的銀保渠道合作政策受阻。多年來保險業之所以快速發展,得益于保險業相繼開啟了銷售渠道、銀代渠道以及電銷等新興渠道,但幾乎都重復著“發現渠道、使用渠道、爭奪渠道、最終受制于渠道”相似歷程。渠道轉型是保險業轉型最直接和緊迫的課題。 (2)基于產品缺乏競爭力的負債轉型。目前,產品設計與開發是圍繞渠道、讓位于渠道的,必然導致保險企業圍繞渠道配置產品,而不是圍繞客戶需求配置產品,相應的成本必然將轉嫁給消費者或是蠶食保險業利潤。在金融混業經營日趨熱化的形勢下,保險業要堅持“做好主業、服務全局”,回歸保險的本職。 (3)基于投資收益偏低的資產轉型。監管新政促進了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彌補了因投資渠道受限無法配置長期、高收益資產項目的問題,進而提升了保險資金盈利空間、長期資金價值和自我造血能力。因此,當前保險資產的轉型方向在于提高資產配置能力建設,特別是要建立資產負債管理行業理念、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在放開投資渠道后,必須進一步強化對資本市場的研究和把握,加強對經濟周期的預判分析。
二、山西省保險市場機制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強化安全生產風險保障,輔助社會管理創新,服務“平安三晉”建設。隨著保險覆蓋面的快速擴大,保險在煤炭等重點產業的安全生產、運輸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新形勢下,保險業應該結合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礦、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實際,健全保險保障機制,開展契合采礦業風險特征的保險產品,擴大煤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煤礦雇主責任保險覆蓋面。
(二)保險市場應結合風險管理需求,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山西省保險的發展應該充分認識到煤炭行業在山西省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各個保險主體應該緊緊依托“以煤為基、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戰略,針對山西經濟在轉型過程中諸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替代產業的培育壯大以及循環經濟等所面臨的風險特征,完善保險產品與服務。
(三)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服務城鄉生態化建設。
(四)拓寬涉農保險服務領域,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
(五)培育城鄉保險市場體系,完善市域保險網絡,服務市域城鎮化建設。
三、山西省保險市場機制創新的配套政策與措施升級
(一)通過資本管理升級,倒逼行業轉型。市場歸根到底是資本驅動的,要加強對保險企業財務狀況定期披露,提升市場透明度,發揮市場約束對風險防范的重要促進作用。切實建立市場退出機制,落實市場退出的標準、程序、責任追究制度,合理引導市場化兼并重組,真正讓市場發揮配置保險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二)通過保險政策升級,疏導行業轉型。山西壽險以分紅險、財險以車險獨大的失衡結構,是由市場有效需求和行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等各種因素綜合使然,需要政策完善加以疏導。國家給予保險的“制度紅利”是保險服務國家保障事業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國家財稅支持政策,另一方面,穩步推進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保險費率、資金運用改革,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資本補充機制。
(三)通過保險服務升級,支持行業轉型。服務是落實行業轉型的載體,必須實現產品開發、渠道建設、理賠服務的全面升級。服務升級關鍵在于加強行業標準化建設,特別是重點領域行業標準的確立和推廣。
保險業的轉型與升級具有內在邏輯和辯證關系,資本管理升級是轉型的內部驅動,保險政策升級是轉型的有效路徑,保險服務升級是轉型的有力保障。保險作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型是推動山西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不僅需要改革的思想和勇氣,更需要守住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思維”與行之有效的政策配套措施,驅動這艘巨輪朝著正確的方向穩健航行!(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