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紀的社會爭奪,關鍵是科技、智力的競爭,但是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現代公司面臨的管理方面的問題是緊迫的。主要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問題、科技進步的問題、人才成本制約問題。完善質量管理業務過程對于提升企業綜合實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于現代企業中的技術和知識專一型企業來說,科研降低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對人才政策的實現有嚴重的影響。而且影響人力管理的方面很多,薪酬是人力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我們今天來分析它在人力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勵性薪酬體系涵義
薪酬,一般包括基礎工資、附加工資、福利和獎金共四個方面。激勵性薪酬指的就是在保證公開、公正、不違法的前提下,合適地拉開距離,從而提高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建立健全激勵性薪資制度,增加內部員工變動浮動百分數,顯示出按勞分配的原則,加強激勵效果,將職工的工資與貢獻掛鉤,加強內部員工之間的競爭,激發出職工的潛力。目前,薪酬與獎勵已成為人才管理的關鍵組成因素。薪酬鼓勵不僅僅是金錢鼓勵,本質上已變成公司獎勵制度中一種綜合性的激勵方法,包含著薪資激勵、職位激勵等,所以,薪酬鼓勵能夠從多方面激起職工高漲的工作熱情,使其成為職工安心工作的重要動力。職工希望通過積極工作的方式,一是增加自己的業績,二是希望工資得到提升,這樣,職工會體會到由于工資增加所帶來的自我能力實現和成就感,從而激發職工的工作主動性。
二、激勵性薪酬體系設計的目標
薪酬不但牽涉企業的利益分配問題,而且對職工工作積極性及精神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報酬的多少還會影響企業職工的素質。所以,薪酬體制建設的目標:第一是吸引和留住企業核心職工;第二是激勵職工;第三是令職工的工作效率不斷得到提升。這就要求,薪酬體制對內要公平公正;對外要具有自己的工資優勢,而且要符合國家和城市的勞動法。對內公平公正是為了解決內部統一性問題,注意的是職工的付出和產出。付出是以職工為工作內容所投人的心血、技術和能力作為取得報酬的根據。產出是依據職工對企業業績的貢獻和個人業績狀況付薪資。這時,職工會將自己的付出與獲得的薪資做一個對比,然后用這個對比與設定的參考值進行對比,“對比值”可以是現有企業中做相同工作的人,可以是相同企業中有不同工作的人,只有當這個對比值感覺相對平等時,才會有公平的感覺。公平是職工是否對薪酬感到滿足的一個重要條件。
對外擁有競爭優勢說的是與其他企業之間的競爭性問題。企業如果要想真正擁有有能力的競爭性人才,就要使公司的薪資水平具有其優勢。薪資是企業能留得優秀員工的要素之一。企業應該在本身所能支付的能力內留住最優秀的職工,讓本企業的薪金具有競爭優勢,很多大企業會通過薪酬調查所取得數據的趨勢作為制定薪資的根據,從而使企業的薪資不低于市場的平均報酬。
薪酬體制的不違規性必不可缺,合法是指在不違反國家的《勞動法》和其他相關條例、法律條文和企業其他管理條文上合乎法律規定。不違規性是在約束企業和職工的相關行為的基礎上,也同時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和職工的正常工作。依據以上分析,可以設計出有激勵作用的薪酬體制,應該在合乎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對內公平公正,對外與其他公司相比具有競爭力是激勵職工努力工作的動力。
三、激勵性薪酬體系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報酬體制建設是要讓職工所得到報酬與其所做貢獻成正比例。公司通過對職工的績效考評,使公司崗位之間的調度有了可靠的考評依據,進一步顯示報酬的公正性、刺激性、效益性、競爭性以及不違規性,使職工的精神集中到認真工作、增強工作效率上來,避免工作好壞無所謂的消極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發揮報酬的激勵用處,根據這一目標需要可以知道激勵性報酬體制建設要明確的因素:公司業績、市場薪酬水平、市場供需、勞動供求。在這之間,前兩個是決定性因素,后兩個是次要因素。
四、激勵性薪酬體系方案的建設
(一)基本薪酬體系的確定
依據影響報酬的多個因素,筆者認為基礎薪酬體制應采用績效薪酬體制,就是以職位為基準、職工的技術為基礎,二者共同的基本薪酬體制職位報酬可分為產出激勵報酬或成果報酬。職位報酬在概念上認為職工與公司是市場合作關系伙伴,依據他們對公司的產出及業績狀況支付報酬。技術報酬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基本薪酬只是以職位為基準,就沒有辦法進行激勵,因為某些職工可能因為受職位數量的制約而沒有辦法晉升。如果以技術報酬為基礎薪資而且重視職工其他資本的投入,以職工所具有的與工作相關的技術或能力水平進行輪崗,就能改變這一難題。酌情考慮職工在企業工作的時間,能較好的吸引和留住核心職工,從而能很好的完成公司的戰術目標,也可以在薪酬上以固定的增長率來設置工齡薪酬。明確以上概念后,職位報酬和技術報酬就可以依據工人個人特殊的價值確定,形成報酬報表,把公司和職工按其個人特殊性報酬報表,確定出職工的報酬。在把每個職工按其個人特殊性報酬報表時,需進行一些計算,計算時應考慮報酬總量和平均報酬,討論公司的付現能力及報酬金額的適當性。
(二)可變薪酬體系的設計
可變薪酬是薪酬體制中和效率直接相連的內容,也能稱作是浮動報酬或獎勵薪金。它不是與職位相關的,因待定績效考評結果而變動。它的作用在于在績效和薪酬之間建立一種直接關系。對職工心理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對企業績效管理目標的完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經濟社會,公司為設計并保持競爭力就要逐漸加強績效管理,這使得薪酬體系管理更重視薪酬水平與職工創造價值的關聯性,所以用人并強調實時績效工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手段和方法。
實行變化報酬主要分成四個步驟:第一,明確目的。以結果為方向確保報酬計劃實際支持經營目的的實現,確立不同計劃用途的人,記住“特殊”的獎金計劃,可以依據激勵的時間性實現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相融合,取長補短。第二,規范標準。應以基礎薪金體系的設計為基礎,防止擁有多方面的繁雜設計,注意一兩個能真正促使經營目的的主要成績標準。第三,連續管理。確保工人理解企業目的完成與自身的關系,并且分散對報酬的關注度。不斷累計成果,為獎金額的確立與下發奠定基礎。第四,了解與反饋保證工人理解公司、團隊及個人目的,并讓職工明確自己在實現公司總體目標階段中的作用。建設一個回饋體系,聽取工人看法,對計劃進行合理的評價或整理。
(三)間接薪酬體系的設計
間接薪資體制中,福利是關鍵組成成分。公司設置福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職工的積極性,鼓勵職工更認真地工作,但是如果忽略職工需要的不一致性、層次性,公司通常會白費力氣,所以確定合理的福利體系對鼓勵職工有非常大的好處。考慮幾個原因我認為采取自主性的福利體制就是“自助式福利”。一般的福利是公司發什么物品,職員要什么物品,自助福利是職員要什么物品,公司發什么物品,讓職員自由選擇喜愛的物品,這樣福利才達到了應有的鼓勵作用,公司應該怎么發放福利?人力部門可采取問卷調查、電話訪談、面談等方式,掌握職工的不同喜好,確定職工需求的不同標準。如果職工在一定程度能對自己的福利要求有發言權,那么她對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對公司的忠誠度都會有所提高。
所以公司最好使用主要福利和自助式福利相結合的方式,就是有主要福利和自主福利構成。主要福利是全部職工都能得到的,不能自由選擇,包括保險醫療及退休福利等。自主福利是可自主選擇項目,并標注價格,額度不多于總的福利額,不足部分可換算成現金。職工的福利多少應由職工在公司實際表現來確定,并將這部分的激勵作用進一步擴大。
(四)非經濟性薪酬體系的設計
當工資報酬較低時稍微上調一些,激勵效果就會很顯著,但是當它被上調到固定幅度后,職工的關注點便會轉向工作的舒適度、成就感和認可度等非報酬性因素。員工滿意度也會從這些問題來考慮,這時工資的激勵作用不夠,尤其是對技術型職工,他們可能更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及對技術、對個人和事業的上升不斷追求,而不只是工作所得到的物質酬勞。當經濟上的需求獲得滿足后,他們會更傾向于因工作出色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
(五)團隊激勵薪酬體系的設計
團隊激勵是依據整個團隊業績確定職工薪酬,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特別是在大企業中,很難有效了解每位職工的工作情況,這就給了一些職工不干活的機會,他們個人付出很少,卻依然享有平等的工資。一旦其他組員看到這種現象,也會降低勞動量,最終會造成小組整體績效逐漸下滑。所以,如果確定使用小組激勵體系,設計方案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混水摸魚的行為。
五、結論
激勵性薪資體系擁有許多優點,是現階段公司應該廣泛使用的薪酬方式。在進行詳細設計的時候,應該依據現實情況在個人激勵和小組激勵體系之間,直接性激勵與間接激勵體系之間,經濟型激勵與非經濟型激勵體系之間進行選擇變換,直至設計出合理的薪酬體系。(作者單位為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