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食堂多數情況下是在法定工作日期間為職工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無論是否向職工收取費用,都不屬于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既然如此,食堂經營活動要以保證食堂日常運轉,經費收支平衡為管理目標,這就要求食堂管理者加強單位食堂的財務管理,提高食堂經營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務于廣大干部職工。
一、當前單位食堂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領導管理職工食堂的意識不夠強
據筆者調查走訪,現在的單位職工食堂,大多為非獨立核算形式,或者與其他經營一起核算。食堂的建造、日常運營等費用大部分由單位撥付的經費來支撐,有的單位還定期撥付食堂支出補助款。由于大部分食堂規模較小,只對內營業,單位領導也不會重視,食堂財務管理力量薄弱,食堂財務收支沒有預算,沒有設置出納崗位,食堂管理工作的職務也不分離。多數食堂沒有建立規范的賬目,以流水賬形式來記錄食堂的日常開支,這就造成賬務處理混亂,核算資料不準確和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等現象,無法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食堂似乎成為一些違紀違規問題滋生的土壤,存在將接待支出轉移到機關食堂隱瞞公務接待費用;弄虛作假,使用相關票據借接待費之名報銷;支出無原始憑證等現象。
(二)食堂收入賬目管理不明細
一般單位食堂收入為職工繳納的伙食費收入和單位補助收入。一些單位食堂收到職工充值款時未開具或出具收入票據,即使使用了自制或外購的票據也不規范。有些單位食堂伙食費收入存在坐收坐支情況。收取的伙食費收入沒有按收支兩條線管理,沒有及時全額繳存食堂專用銀行賬戶,而是直接用于食堂支出。還有些單位食堂收入以食堂自身的經營服務為依據,將資產對外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經營服務收入記入食堂收入,形成單位的“小金庫”。
(三)食堂支出管理不規范
在采購驗收環節,屬于政府采購目錄內的物品,沒有嚴格按照集中采購要求組織采購,有些物品未經采購辦審批而自行購置;部分單位食堂采購日常消費品程序不合規,沒有做到貨比三家;食堂人員崗位設置不合理,食堂貨物采購、驗收、保管、領用未實行內部崗位牽制制度;有些開支沒有取得有效的依據,盡管采購某些物品客觀上不能取得有效票據,如向農民購買白菜等,但僅憑經辦人員出具支出統計表簽字即予以報銷也是不規范的;有些用于報銷的票據未按照要求填寫,簽字手續不齊全,同時還存在購買貨物的發票未附清單的現象;有些單位食堂還存在違規列支單位獎金、福利費(含實物福利)的情況,違規列支與食堂經營無關的費用,克扣、擠占食堂費用等等。
(四)食堂財務報表公開不及時
通常情況下,單位食堂的財務報表可以分為日報表和月報表,按照食堂規范管理的要求,每日食堂應在公示欄公布“當日采購副食品情況表”,每月公布“收支明細表”。但是,絕大部分的單位食堂沒有按時公布,有的根本就沒有食堂的報表,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食堂管理人員根本就沒有財務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意識。
二、新形勢下加強單位食堂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強化單位領導管理職工食堂的意識
首先單位負責人對食堂的管理應該明確職責和具體分工,配備分管領導為首的單位職工代表參與的工作小組,根據食堂各項具體工作制定《食堂考核管理辦法》、《食堂工作人員考核細則》,以明確責任,避免浪費,從制度上保證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實行食堂財務單獨核算,單獨設置食堂會計賬簿,實行成本核算。按成本補償原則建立餐飲收入機制,須以伙食支出的實際成本為依據,確定合理的收入補償,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在正常情況下,食堂財務狀況應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如收支差距較大,應及時調整收入,確保全年結余或虧損額度控制在比較小的范圍以內。
(二)加強食堂預算管理的力度
由于單位食堂的規模不大,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可以根據當前市場物價的行情,職工人均消費的額度,編制每月的副食品消費預算。行政事業單位利用現在設施建立職工食堂或租借房屋建立職工食堂,食堂設施設備或租金等相關支出應當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各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本著節約辦事的原則,對食堂投入進行精細化預算,應報同級財政審查后列入預算草案。
(三)細化食堂收入管理的措施
既然食堂財務實行單獨核算,那么在設置食堂收入總賬科目時,設置“職工上交收入”和“單位補助收入”兩個明細科目,單位食堂一般應以充值卡或飯菜票方式與職工結算,憑充值卡或飯菜票結算時,每月以職工實際支出的伙食費作為衡量食堂伙食收入的參考標準。
(四)規范食堂支出管理制度
1.加強食堂貨物采購管理的監督
加強食堂成本管理,在保證飯菜質量的前提下,不斷降低成本,把好采購關是關鍵。對食堂貨物的采購要建立內部監督制度。規模較大的食堂采購至少要由兩人進行,每天采購的貨物要由驗收人員當場驗收,認真核對數量、單價和金額,并且通過當地的相關網站或其他相關渠道,核實副食品的單價,最后才能在貨物驗收的相關票據上簽名。對采購和驗收人員實行輪崗制,設專職保管員,設置倉庫管理臺賬,建立完善的出入庫制度和存貨盤點制度,加強庫存副食品的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和浪費。
2.規范食堂票據報賬手續
對食堂報銷的原始憑證,會計人員要求食堂經辦人員盡可能提供正式發票,如果支出實在無法取得發票,如菜金支出,經辦人員要完整準確的及時填寫費用報銷匯總明細表,逐筆登記支出的內容、品名、單價、數量、金額,匯總明細表上應附購買物品的清單,最后再由經辦人員、驗收人員、分管食堂的領導審核簽字后予以報賬。如果食堂為本單位提供正常公務接待,使用單位內部結算收據結算,但必須提供接待清單、公務函及相關人員簽字等手續材料。
3.建立食堂成本支出核算制度
各單位食堂應該按月核算食品成本,單位食堂成本支出的項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原材料成本。包括糧食、食油、蔬菜、肉(豆)制品、水產品、蛋奶、調料及其他原料成本。
(2)水電及燃料費成本。單位食堂應該單獨安裝電表和水表,按月匯總統計結算。食堂購買的固體、氣體和液體燃料同樣按月匯總結算。
(3)人工成本。包括食堂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支出以及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險等。
(4)設備折舊成本。包括食堂專用的各種燃具、炊具、餐具、冷藏設備、交通工具等,根據不同設備折舊年限,按月計提折舊。
(五)及時公開食堂財務報表
定期公開食堂賬目,接受廣大干部職工監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食堂收支公開的程序包括:每日通過電子屏、公示欄等媒體公開當日采購副食品的清單,清單的設計必須是數量金額式的,清單上應該注明早、中和晚餐,用餐的人數,炊事員、采購員、倉庫保管員和分管食堂領導必須在清單上簽字。次月初按照成本項目公布支出明細表、食堂月度盈虧情況表。下年初公布上年度財務收支明細表。只有實行財務公開制度,才能使單位的職工能夠培養自律意識,從而增強員工責任感。只有將單位食堂財務收支的詳細情況透明在廣大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 有利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才能將違法亂紀的現象從源頭上加以解決,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的發展。
(六)完善單位食堂財務收支審計制度
食堂財務報表體現了食堂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果,也為相關領導做出正確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完善單位食堂審計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食堂內部會計核算制度,健全食堂財務內部牽制,落實食堂財務審批人員的權限、程序、責任。提高食堂經辦人員的業務素質,對食堂經營實施監督、核算、管理,與食堂工作人員共同做好單位食堂的財務收支工作,鞏固中央實施八項規定以來的成果。(作者單位為萍鄉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