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環境會計發展中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法規、準則、制度建設滯后。目前,我國雖然已經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但在這些法律法規中均未提到環境會計信息計量和披露的具體規定,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缺少強制性,也沒有相關法規涉及與環境有關的會計核算監督機制等方面的內容,更沒有明確指出如何推動環境會計的發展。可見,我國環境領域內缺少一個專門而全面的環境法律法規。
(二)總體上缺乏環保觀念。首先是政府方面“以GDP論政績”的錯誤觀念。GDP是不少地方政府用來衡量政績和工作的評價標準。因而地方政府要經濟發展,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快速增長,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環境污染后的再治理和恢復,往往消耗更多的成本,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其次,大多數企業并沒有真正形成環境責任意識,環境責任理念并未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也沒有樹立正確的資源環境價值觀,企業往往會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環境問題。最后,普通公眾環境保護觀薄弱。在大多人們的意識里,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事情,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會計信息要求也不高,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的實施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三)環境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專業人才。一方面,由于企業對于環境會計體系的建設不夠重視,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也不夠深刻,很多企業仍然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追求目標,忽視對環境成本的核算和環境效益的作用。另一方面,環境會計是現代會計學的新興分支,是一項結合會計學、環境學、經濟學的綜合學科,需要掌握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高校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基地,目前大多高校并沒有專門設置環境會計專業,同時從事環境會計方面理論研究的專門人員也相對匱乏,這也是制約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一大原因。
二、我國發展環境會計的建議
(一)完善環境會計相關的制度規則,加快環境會計和環境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環境會計領域走在前端的研究成果,學習發達國家環境會計準則,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結合我國涉及環保的法規,制定我國環境會計準則,同時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為企業計量和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確定統一的標準,使環境會計信息更具備可比性。在試行階段,政府還應該歸納并整理企業與環境會計相關的信息,增強實務操作的可比性與可操作性,對現行環境會計制度進行修訂,不斷規范環境會計準則。同時政府還應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明文規定,明確企業的義務與要求,建立起與環境會計相呼應的環境責任會計,從獎罰兩個方面規范企業的環境行為、維護社會公共環境,促使企業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對提供虛假信息的企業進行制裁,強制性提高環保意識。
(二)強化全民環境會計意識。首先,政府部門應該扭轉不良風氣,不應一味以GDP作為衡量官員政績的唯一標準,加大對環保教育的投入,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通過法律手段或者經濟手段對企業污染物排放和處理進行監督,讓企業了解環境會計的重要性,鼓勵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其次,企業應該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將環境責任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使企業及其所有員工認識到保護環境不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而且能提高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感, 促使企業自覺引入環境會計,設置專業的環境會計崗位,推動企業積極主動披露環境信息。最后,要增強公眾的環境意識,使公眾以及企業利益相關者能夠意識到發展環境會計是為了能夠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達到最佳的結合點,使社會公眾積極投入到環境治理、環境保護中去。
(三)完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和實務操作。我國應當引進環境會計研究較有深度的國家的理論成果,參考其已經成型的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不斷提高我國環境會計理論水平,促使環境會計不斷發展和完善,加快環境會計的全球化進程;加強我國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為環境會計設置專業研究機構,找到并突出環境會計未來的研究重點,增設相關研究課題,加快研究進度,為我國環境會計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指導。也要注重將環境會計理論成果應用于環境會計實踐之中,并在會計實務中發現不足、糾正缺陷、總結經驗、不斷進步和完善,從而促進我國環境會計實務與理論同步發展。
(四)提高環境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培養專業人才。推進環境會計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是建立環境會計人才培養機制,提高環境會計的社會地位,我國高??梢蚤_設環境會計專業,開設相關學科教育,加快推進對環境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理論基礎知識的培訓以及相關理論實踐的研究,為社會培養大批綜合素質、專業理論水平較高的優秀人才,推進企業環境會計體系的健全完善,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是一種對會計專業人才更高要求的體現,更是一種人類對環境保護責任意識增強的體現。(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