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中國銀監會批復FDB在老撾設立代表處,這是我國第一家在境外設點的城市商業銀行。由此可見FDB在云南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它的金融市場部更因為卓越的業績被津津樂道。然而,一年之后,內部人員向審計署舉報,FDB金融市場部的職員通過在外成立丙類賬戶,利用銀行資金鯨吞3500 多萬元巨資的窩案。
FDB金融市場部李坤、付淦等五六人通過同伙的公司申請非金融機構法人的丙類賬戶,由FDB為其代理債券結算業務從而進行利益輸送。國債交易有“T+0”、“T+1”的產品,此中 T+0 的結算方式可以實現實時交割,從而使客戶投資的資金能夠高度流動。即當日買入的債券當日可以賣出或進行轉托管、非交易過戶等操作;當日賣出債券所得的資金,當日就可以進行轉賬或提現。FDB金融市場部的內部職員,操縱DVP的漏洞,在未見到前臺付出這筆券的情況下,確認這筆交易并支付一筆資金,然后其同伙用這筆資金去買其他高收益的債券,賺取價差,然后日終止前再買來一筆券還給銀行。
因為T+0 的操作模式,當天放出去的資金,當天就可以收回來,在賬面上無任何變化。通過這種方式拆借資金,中小企業會以較高的利息進行資金借貸,在這個過程中賺取差價。2011 年 8 月 4 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對該案例進行了查處。之后,金融市場部經理李坤等人被撤職,并處沒收違法所得的處罰。
一、違規操作具體表現
(一)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丙類賬戶設立不規范。在本案例中,FDB的金融市場部職員通過自己的同伙公司設立丙類賬戶,通過FDB代理債券結算業務。表面上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的,但作為監管丙類賬戶的代理銀行,缺乏嚴格的審查程序。從外部看上去,由FDB作為代理行進行監管完全符合對丙類賬戶監管的要求,沒有任何異常。但是申請丙類賬戶的公司與FDB內部工作人員是否具有關聯性,并沒有對此監管。此外,根據規定,丙類賬戶要想進行債券交易,必需通過結算代理人與委托人進行公平交易。但是,FDB內部人員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監管缺失和一級半市場制度的漏洞,伙同自己的同伙設立丙類賬戶與“委托人”進行不公平交易。
(二)銀行債券 T+0 結算方式存在漏洞。在這起案件中,丙類賬戶和銀行內部人員勾結,利用結算漏洞,用較低的價格把債券賣給丙類賬戶,利用收付券款的非及時性,再高價回購債券,把錢直接送給了丙類賬戶獲利。
(三)前中后臺的相互勾結。FDB金融市場部前臺人員利用同伙公司設立丙類賬戶,因此前臺交易已經屬于違法行為。其中的風險控制對于內部人員來說也形同虛設,后臺的結算人員再進行違規操作,沒有對前臺付出債券的情況進行確認,先支付一筆券款,然后用這筆錢買收益更高的債券,賺取價差,最后買一筆券還給銀行。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把前中后臺連接起來進行利益輸送,這種做法違背了債券結算代理業務“三分離”原則。同時也說明了內部管理和監控不健全。
二、違規操作誘因分析
(一)對丙類賬戶管理不規范。丙類賬戶是機構投資者委托甲類賬戶持有人作為結算代理人在中央結算公司以委托人的名義開立的一級托管賬戶,丙類賬戶持有人必須委托甲類賬戶持有人作為結算代理人在該賬戶中辦理自營業務。
丙類賬戶在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都比較活躍,因為丙類賬戶具有多元的資金渠道和充足的社會資源。然而,從一些違規操作的案例中我們發現,丙類賬戶在監管方面還存在漏洞,這使得監管部門對丙類賬戶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銀行內控制度不完善。從FDB債券違規操作的案例中,我們發現,違規行為基本上是因為內部審計監督不完善,因為內部對內部的監督檢查就是一個形式,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管。除此之外,沒有有效的發揮會計監督和反映的職能,未能及時地反映交易的真實性,為違規交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商業銀行面對的各種風險日益增多,建立良好的控制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商業銀行面臨的一系列風險進行防范,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穩定,是以,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確立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是商業銀行能夠安全運營的保障。
(三)對銀行操作風險的防控認識不足。首先是盲目樂觀,監管人員對內部人員過于信任;其次是被動應付,直到事情發生不可挽回時監管人員才會想對策應付局面;最后是對細節重視不夠,監管的寬松導致發現不了問題。
(四)對員工的教育管理不到位。近年來,隨著金融創新的步伐不斷推進,銀行各種新業務,新產品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迅速的擴張、外延,導致有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業務操作不規范。
三、對我們的啟示
(一)我們應該吸取前車之鑒,在發展銀行間債券業務的同時,注意防范風險。
(二)在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同時,不能放松對風險的防范和監管。對潛在的風險做到事前預測,事中監管,事后補救,把風險降到最小。
(三)對于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諸如丙類賬戶等問題,應引起有關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作者單位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