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區地處成都市東北部,東連金堂縣,南鄰龍泉驛,西接新都區,北與廣漢市接壤。全區幅員面積378.94平方公里,總人口41.77萬,下轄2個街道、8個鎮、1個鄉。區境兼有平原、丘陵、低山三種地形,西北部為平原,中部為丘陵,東南部為龍泉山低山區。
十二五時期青白江區發展成效顯著,連續七年躋身四川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依托“一帶一路”和“蓉歐快鐵”青白江區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企業轉方式、社會轉觀念,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積極助推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總量突破百億,增長近1倍
“十二五”時期,青白江區民營經濟增加值由2010年
的64.42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128.57億元,總量比2010年增長了99.6%,比GDP的增長高出30.2個百分點。
二、增速年均達12.3%,高于GDP增速2.1個點
“十二五”時期,青白江區民營經濟經歷了由高速向中
速發展的過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別為16.4%、18%、11.5%、10%都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5年增速放緩為6.2%,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的發展。
三、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十二五”青白江區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逐年提高。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1年的26.2%提高到2015年的38%,五年提高了11.8個百分點。
四、產業呈“二、三、一”結構
“十二五”青白江區民營經濟呈現出“二、三、一”結構。第二產業占比大,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工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產業結構將更趨合理。
五、民營企業總數快速增加
“十二五”,在工商注冊登記的民營企業個數快速增
加。由2011年1.62萬個增加至2015年的2.53萬個,其中:個體工商戶增加6448戶,增長47.3%;私營企業增加2630個,增長101.3%
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近40%
“十二五”青白江區民營經濟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達到
近4成,2012年達到最高44.74%,隨著經濟增速的逐步放緩,民營經濟對全區經濟的貢獻也逐步降低,到2015年為36.27%。
近兩年來,青白江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主動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經濟平穩發展。今年,川化股份公司已經關閉停產,攀成鋼釩公司關閉了冶煉系統,隨著兩大公有制企業的轉型升級,民營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逐步上升。
作者簡介:王先瓊,1973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紅陽街道,大專學歷,統計中級職稱
(作者單位為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