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6年國家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通過增值稅與營業稅的征稅方式對比分析,大大體現了增值稅的優勢,并通過舉例生活服務業稅制改革前后稅率、計價方式等不同因素,從企業稅負、凈利潤等方面進行數據對比,從而分析“營改增”稅制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一、“營改增”的近年發展情況
“營改增”試點工作自2012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海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試點,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廣播影視服務;2012年8月1日將范圍推廣至八個省市;2013年8月1日,將范圍推廣至全國;2014年1月1日,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2014年6月1日,電信業納入“營改增”;2016年5月1日,對未實行“營改增”的剩余行業進行全面改革,實現所有行業征收增值稅,涉及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從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
二、“營改增”的優勢
1、“營改增”可以減少重復征稅。營業稅除少數行業是差額征稅,如建筑業的總包減分包,旅游業、物管業為客戶代收代付的款項,大部分征收營業稅的行業都是按營業收入全額征收,這種情況必然會造成供應鏈上下游的各企業重復納稅。而增值稅是對增加值征稅,采用“層層抵扣”的形式,這樣就可以避免重復征稅。
2、“營改增”可以加強稅收監管,減少逃稅、漏稅。增值稅票據主要為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均在稅控系統內開具,并且專票采用銷項抵扣進項的方式,在流轉中各個環節環環征收、層層抵扣,實現征稅鏈條的完整,從而通過系統性控制就可以減少逃稅、漏稅的現象。營業稅是對銷售收入進行征稅,在征收過程中,企業如有虛報、瞞報、謊報、無賬、賬目混亂等多種情況時,則難以查實,不易監管,容易造成國家稅收損失。
3、“營改增”會使企業加強自身管理,促使行業整合。由于“營改增”的全面推行,企業為了降低自己的稅負,必然會盡可能選擇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無法提供專票的非正規的企業會被自然淘汰。實行“營改增”后的企業也會加強財務管理,賬目更加清晰,以防止由于財務混亂或不規范等原因,造成不能抵扣進項的情況。
三、“營改增”稅制改革前后企業的稅負及凈利潤分析
通過稅制改革完善納稅機制,對此分析“營改增”前后企業稅負變化。
例如,餐飲等服務業在營改增之前,征收營業稅,稅率5%,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3%,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6%,(城建稅7%,教育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企業所得稅率25%)
假設一家服務業企業收入為100萬,成本費用為78萬,當該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時“營改增”前后稅負變化:
營改增前:
營業稅100萬*5%=5萬;附加稅 5*(7%+3%+2%)=0.6萬;企業所得額 100-78-5-0.6=16.4萬;企業所得稅 16.4*25%=4.1萬。企業稅負總計 5+0.6+4.1=9.7萬,企業凈利潤 100-78-5-0.6-4.1=12.3萬。
營改增后:
增值稅100/(1+3%)*3%=2.91萬;附加稅 2.91*(7%+3%+2%)=0.35萬;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能作為成本費用扣除,所以企業所得額 100/(1+3%)-78-0.35=18.74萬;企業所得稅 18.74*25%=4.69萬。企業稅負總計=2.91+0.35+4.69萬=7.95萬,企業凈利潤 100/(1+3%)-78-0.35-4.69=14.05萬。
對于“營改增”前后,增值稅/營業稅由5萬降低為2.91萬,企業所得稅由4.1萬變為4.69萬,總體稅負由9.7萬變為7.95萬,總體稅負降低。凈利潤由12.3萬變為14.05萬,凈利潤增加。總體而言,“營改增”后對于一般服務業的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稅負降低,凈利潤增加,稅制變化使企業受益。
當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假設成本78萬中40%為農產品,可以取得國家規定的農產品收購發票(可以抵扣進項13%)則“營改增”后企業稅負:
增值稅:銷項稅額100/(1+6%)*6%=5.66萬,進項稅額78*40%*13%=4.06萬,負擔的增值稅 5.66-4.06=1.6萬;附加稅 1.6*(7%+3%+2%)=0.19萬;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能作為成本費用扣除,所得額 100/(1+6%)-78-0.19=16.15萬,所得稅 16.15*25%=4.04萬,凈利潤100/(1+6%)-78-0.19-4.04=12.11萬,企業稅負總計 1.6+0.19+4.04=5.83萬。
當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時,“營改增”前后,增值稅/營業稅由5萬降至1.6萬,所得稅由4.1萬降低4.04萬,整體稅負由9.7萬降至5.83萬,企業整體稅負降低,企業凈利潤12.3萬降低為12.11萬。由此可以看出,“營改增”后會造成一般納稅人的稅負降低,但是在不改變含稅價的前提下,企業的凈利潤下降,若以凈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的經營標準,可以看出企業的效益是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增值稅為價外稅,不提高銷售價格(含稅價)的前提下,銷售收入=銷售價格/(1+6%),從而造成收入降低,使得企業凈利潤下降。如果企業為了保持銷售收入不變(不含稅)則需要提高含稅價格,如本舉例中為了保持營業收入100萬不變,則對外的含稅價格為100*(1+6%)=106萬,由此引起的價格提高對于可以抵扣進項稅的企業而言沒有影響,但對于最終的個人消費者而言,會造成產品價格上漲。
四、結論
“營改增”稅制改革會使企業稅負降低,但企業的凈利潤不一定會增加,特別是在不提高含稅價格的基礎上,一般納稅人凈利潤下降,從而造成盈利能力下降。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企業應該盡可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多抵扣進項的方式降低稅負;另一方面,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不屬于成本費用,增值稅稅負的降低不會對企業凈利潤產生直接影響,會通過城建稅等各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對凈利潤產生影響,所以不提高含稅價格的情況下很難保障稅改后的企業凈利潤不降低,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含稅價格等方式來確保企業的盈利穩定。
(作者單位為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