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當前社會新形勢,順應時代發展變化與改革需要,新預算法的建立與實施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由之路。而新預算法對行政事業單位具有重要影響,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重要指導。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新預算法變化及其對行政事業單位影響,然后指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后,對基于新預算法視角下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新途徑進行了相應探索。
作為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管理內容之一,財務管理既關系著行政事業單位本身社會職能的發揮、功能的體現,又影響著其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隨著我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原有財務管理方式顯得越來越不適用,暴露出了許多新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預算法的實施給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指令了新的方向。
一、新預算法及其對行政事業單位影響
與舊預算法相比,新預算法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一是新預算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進行審核和監督,從法律層面確認和提高了預算審核在預算活動中的權威性。二是新預算法增強了預算的公開性、透明性和全面性。新預算法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必須要全部納入預算范疇之內,并且與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必須全部向社會公開,進一步提高了預算的透明性和全面性、公開性,強化了社會公眾監督。三是新預算法對預算控制方式做出了調整,要求各級政府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為預算跨年度平衡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政策效用長期發揮。
整體而言,新預算法較之于舊預算法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且這些變化對行政事業單位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預算審核權威性、預算透明性、全面性等均得到有效提升新預算法的實施下,有利于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公開、透明、全面預算體系、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建立,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水平,提高預算管理精細化程度,減少貪腐、侵害他人利益現象發生,增強單位內外部預算一致性,提升單位收支平衡性。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
(一)內部控制體系缺乏完善性
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對單位本身財務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升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但在新預算法的實施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卻暴露出了不足。在我國全面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改革進程的逐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整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較多的單位在內部控制體系上存在不健全、不科學問題。有些行政事業單位所建立的內部控制體系,僅僅對某一方面做了相關的限定,而沒有從全局角度出發對各方面進行規定和控制,造成了內部控制體系的片面、局限,不能很好的服務于其自身財務管理。
(二)財政預算、監督缺乏執行力
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呆賬、壞賬等問題直觀充分地反映出了其自身財務管理存在的監督檢查力度不足、財政預算缺乏執行力問題。一方面,受制于權力的影響,一方面監督體系、預算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財務管理活動時,存在整體執行力不足問題。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考核、審核核算等各個環節均缺乏足夠的執行力。由于執行力薄弱,資金未能得到很好的規劃利用,因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職能與功能的發揮和體現。
(三)預算編制、核算缺乏規范性
由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往往認為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編制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與其他部門沒有太大關聯。這種錯誤的認知直接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行為的不規范性與管理力度的薄弱。主要表現在,預算流程不合理,預算編制方法不恰當,核算體系不健全,預算與核算不一致。給予部門預算編制的時間過于緊促,導致預算編制對單位收支狀況無法全面真實的反映出來,收支不平衡問題嚴重。
三、新預算法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新途徑
(一)優化決策程序,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一個完整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應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各個方面,貫穿財務管理各環節之中,這樣才能發揮內部控制體系應有的作用,增強單位財務管理能力。根據新預算法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編制一套科學完善的財務決策程序,明確預算核心與預算流程,合理設定預算目標,對財務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部門、各崗位職員進行合理的分配與調度,優化財務決策程序,提高決策程序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在此基礎上,依托財務決策程序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改革,對相關方面進行明確具體的限定,擴大內部控制范圍,補充與修訂內部控制體系內容,保證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將完善后的內部控制制度全面落實下去,對財務進行加強管理,發揮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中的效用,對會計核算人員行為進行管控,對機構領導、負責人進行約束,切實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二)健全預算控制體系,強化預算績效考核
新預算法增強了預算審核的權威性,增強了財務信息的透明性與公開性,這在減少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審核問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發生中發揮了較好的法律作用。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執行力不足問題,新預算法為單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在財務決策程序得到優化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基礎上,行政事業單位應重點從兩方面入手,即預算控制體系和預算監督考核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預算控制體系主要負責對預算執行過程以及執行人員進行控制,避免漏算、錯算等現象的發生,是保證預算按計劃執行、順利執行的重要手段。而預算監督考核,則主要負責對各部門、全過程進行監督,進行績效考核。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控制與監督,完善預算控制體系和監督體系,合理安排監督人員,協同人代大會對預算進行審核,進一步強化自身監管,從而提升自身財務管理執行力、預算執行力,適應新預算法實施下的市場環境。
(三)構建科學預算編制、核算體系方法
預算編制、預算核算等是財務管理重要環節之一,直接影響著財務管理效率。如前所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方式的不恰當、不科學,預算核算體系的不合理,是造成財務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原因,按照新預算法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管理活動時,應改革以往預算編制方法,引入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完善預算流程,在預算編制內容合理確定的前提下嚴格按照我國新預算法規定對預算編制方法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預算編制方法與行政事業單位本身財務管理的相適應、相符合。預算編制方法多種多樣,不同方法適用于不同場合,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依據自身實際來予以選擇。同時,建立健全財務核算體系。按照新預算法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保證預算與決算的一致性和收支的平衡性,即按照預算批復進行核算,以此來提高會計核算水平,提高行為規范性,進而提高財務管理總體水平。
四、結論
綜上,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工作內容,而新預算法是我國基于當前基本國情,為適應新形勢、新發展所采取的重要法律手段。新預算法實施情況下,雖然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但新預算法帶給行政事業單位的積極影響,對其財務管理的引導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所以,行政事業單位應遵照新預算法加快財務管理改革,促進自身健康長遠發展。(作者單位為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