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4年,第22次APEC會議以及G20峰會舉辦后,“經濟新常態”這一詞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理念變革,利用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使經濟的效益與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本文通過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點分析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對未來經濟發展新趨勢提出一些看法。
一、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
隨著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步入經濟新常態階段,這勢必會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下面本文就對經濟新常態下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夠使人們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有著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一)增長動力多元化
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一些新興產業不斷拔起,尤其是物流以及電子商務一類的產業。中國經濟改變過去依靠出口與投資的方式,利用創新推動發展。致力于從途徑、從本質上創新,利用內在的創新動力,保障經濟的穩定高效發展。
(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
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上升,躍然成為世界大國。但是這種增速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在2012年后,我國GDP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平均保持在7%左右,進入調整階段。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變緩,并不意味著我國在走下坡路。相反,在這種模式下,我國的實際增量依然可觀,且隨著社會規律的發展,經濟增速減緩是一個必然的階段,就像是到了一個階段的瓶頸,只有靜下心來打好基礎,才能夠更上一層樓。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趨于平穩,就業形勢良好,為未來經濟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在進入調整階段后,我國不再僅僅依靠出口與投資,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在30年的改革開放期間,我們一直秉著“先發展,后治理”的觀念,導致遺留了很多發展問題,如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意識等等。自2013年以來,我國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超過第二產業,隱然成為國民經濟的龍頭老大。經過數年的調整,國內消費市場初具規模,利用消費帶動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趨勢已經形成。與此同時,在科技的發展與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逐漸取代以前的密集型產業。
(四)宏觀調控方式創新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活力已經有很大程度上的釋放。政府宏觀調控逐漸“微觀化”,對于微小企業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由于目前市場機制不夠完善,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政府維持秩序。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適當的扶持能夠使市場往良好的方向發展,否則會導致市場失靈。在未來,我們要著眼于引導與服務,完善市場機制,建立一個高效有序的經濟體制。
二、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新趨勢
進入21世紀,中國總體物質水平提高,但由于以往重點放在追求發展速度,遺留了很多環境問題,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我們都應該進行深刻自我反思,反思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應該如何避免類視情況的再發生,然后想方設法解決現有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滿足我們自身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顧及子孫后代,節約資源,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在保證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追求經濟的質量與效益。因此,我們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雙管齊下,形成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
(一)能源結構綠色化發展
產業結構的優化,尤其是能源產業結構的優化尤為重要。能源分為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由于過去的錯誤的經濟發展觀念,目前全球的可再生資源非常稀少,新能源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自從2014年,在第22次APEC會議上,中美達成二氧化碳減排意見,我國致力于新能源的發展,努力減少對稀缺能源的依賴、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能源結構綠色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科技發展快速,居民購物網絡化
科技的發展無疑是快速的,蘋果公司從蘋果手機的出世,到目前已經發布iPhone7,中間的過程不過短短數年。我國從接觸科技產業,到如今科技產出量排名穩居前列,中間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結果卻是令人驚喜的。目前我國與全球所有發達國家的重要科研機構與教育單位均有合作,具有我國國籍的業界人士也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科技快速發展,網絡也越來越發達。中國的網絡零售市場也是空前發展,在網絡上購物,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方便快速,居民不需要出門,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物品,極大方便了我國居民的生活。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不論平民百姓,亦或是富貴之家,都在使用網上購物帶來的便利。
(三)國民經濟趨向服務行業,經濟信息化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下,國民經濟的比重中服務業所占比重日益擴大,服務行業地位也逐年提高。不論從服務業的貢獻值在GDP所占比例,還是因此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服務業都是現代經濟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隨著計算機的普及,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據數據統計,中國內地富豪榜上的前幾位,都是發展網絡信息服務行業。互聯網能夠使資源配置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資源共享程度與資源整合的路徑方面的幫助,既能夠節約成本,又提高質量。因此,在未來產業發展中,尤其是講究便利化的服務業的發展,信息化是它高效發展的前提,也是歷史性發展的必然過程,只有全面信息化發展,才能夠開發潛在客戶,創造廣闊的市場前景,所以我國必須加大服務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出臺推動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優惠政策,同時再結合信息化技術,確保我國服務行業能夠實現更快、更高效的發展,進而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縮小貧富差距,改善人們生活
對于可持續發展來說,穩定就是它的本質,也是它最終追求的目標,但是這種穩定不僅僅是體現為經濟增長的速度以及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社會關系的穩定也是重要的體現。其中,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對低收入群體的關心都大大展示了對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刻認識。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滿足我國人民的溫飽需求而且能夠推動國家經濟水平的增長。因此,我國政府在發展農業經濟時,要不斷地探索和發展農業經濟模式,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向全世界人們宣傳綠色農業的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從而有效地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的貧富差距,讓農業經濟展現出新常態經濟形勢,進而實現社會穩定的目標,這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要求。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來分析,改善民生、減小貧富差距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可以讓人門的生活變得更加健康、便捷、長久,同時也能夠創造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狀態和風氣。因此,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就是不斷縮小貧富差距,進而能夠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這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
三、結論
綜上所述,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保證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要致力于可持續性發展,積極應對新常態下帶來的變化,把握機遇規避風險,為中國的明天奮戰。(作者單位為達運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