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工作是醫院發展經營的核心內容,也是主要的組成環節,醫院只有加強了成本控制,才能夠提高經濟效益。良好的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醫院資金使用率,降低其財務成本;良好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塑造醫院良好形象及信用等級。
一、加強成本控制人員的培訓及激勵
(一)加強財務制度學習,醫院可以組織成本控制人員深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以學習促進制度的落實;注重財務技能培養,成立學習小組,針對會計、出納等職位開展專門培訓,向兄弟單位學習取經,提高成本控制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抓好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成本控制人員的自律意識和責任心。
(二)醫院要以人為本,為廣大成本控制人員提供適合其成長的環境,堅持領導帶頭和傳幫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言傳身教,做到身體力行,凝心聚力,帶頭開展調查研究,虛心向群眾學習,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合理關注成本控制人員的訴求,全力解決存在的問題,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影響和感染成本控制人員來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并且及時把成本控制人員的想法建議有效融入醫院各項工作方案中去。
二、強化成本控制制度建設
首先,建立三項制度,確保財務工作有章可循。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對原有的涉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規章制度進行了重組整合,并增加了符合工作實際的新內容,形成了涵蓋醫院業務工作、突出成本控制、合理規范有效的三項制度。即成本控制和賬務報銷相關制度、差旅費管理和差旅費審批制度以及《接待管理辦法》,三制度的出臺,使各項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成本控制工作更加規范有序。其次,嚴格三個程序,確保財務工作規范運行。對涉及財務的相關工作,均規定了嚴格的程序,確保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運行,符合成本控制有關規定。即嚴格預算程序、嚴格支出程序、嚴格采購程序。最后,實行三個公開,確保財務收支陽光運行。為切實做好檢務公開,使財務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實行了財物收支“三公開”。即財務賬目公開、物品采購公開、監督檢查公開。
三、強化內部監督
(一)務必要堅決執行成本控制民主監督機制,對定期進行財務公開,由醫院員工代表、醫院內審人員、醫院管理層等聯合審核醫院近期財務資金流動情況,這樣一來,既能夠提高醫院成本控制水平、規范財務開支行為,又能夠增強醫院財務監督制度的透明度。
(二)建立以“防、堵、查”為主線的遞進式監控措施,即務必要在醫院建立起互相制約、互相牽制的內部審計控制制度。“防”是指“預防”,主要是指醫院重大的財務支出務必要采取四簽制,分別是經辦人、科室負責人、財務負責人以及分管領導聯合簽字;任何的財務支出都要經過相關復核人員的審核,切忌不可出現經辦人員和復核人員為同一人的情況。“堵”主要是指內審人員在常規性核算醫院成本控制情況時,務必要周期性或者日常性地核查各項業務、各個崗位。“查”主要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利用專項審計、內部稽核、紀律檢查、落實舉報、離任審計等多種手段來構建以“查”為主的監控防線。
(三)醫院的內部審計應逐步轉變到事中審計和事前審計,有序推進“季季查、季季清”的財務監督匯報機制,定期對醫院成本開支情況進行通報,對于違規情況予以通報批評,并在年終績效考核中相應扣分;做好總結整改,相關責任人須對違規情況進行檢討總結,在規定時間內上報整改情況。事中審計和事前審計有利于全方位、全過程地評價、監督醫院的費用預算、投資計劃、銷售計劃、采購計劃、資金計劃、生產計劃等環節,能夠將醫院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四)要實施全員參與到財務監督中,要將財務監督工作轉化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形成一種平等競爭、責利掛鉤的良好局面;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醫院成本控制,還應該要堅持開展全員管理成本,讓全部部門、全部人員都關心成本控制、重視成本控制、以自己的行動來控制成本支出。眾所周知,財務監督工作實質上是滲透在醫院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也會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經濟效益,而醫院的經濟效益又與每個員工的薪酬高低息息相關,因此,財務監督不僅僅只是成本控制部門和成本控制人員的責任,而更是每個部門、每位員工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全過程加強成本控制工作、全方位加強成本控制工作。
四、強化外部監督
第一,要借助于政府財務部門、物價部門、審計部門來定期開展醫院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項檢查,尤其是醫院主要領導離任時,務必要嚴格執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第二,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審計師事務所來共同審計檢查醫院的財務收支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確保外部監督的有效性,醫院還可以與專業審計機構建立戰略合作,可以付費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審計,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也能夠讓醫院所獲得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客觀,也便于醫院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雖然要支付一定的審計費用,但是與財務漏洞相比,無疑是值得的,這無疑有利于成本控制。(作者單位為威海市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