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包頭市的經濟迅速發展,逐漸找到了最佳定位。由于包頭市深居內陸,不容易吸引區內區外的投資者來投資本市,所以市政府就推行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正是這項舉措掀起了建設包頭的高潮。由此本文以包頭市作為研究對象驗證了投資對區域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對包頭市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得出固定資產投資與包頭市GDP的關系密切的結論,增加投資即會增加生產總值。但由于近幾年的“包頭模式”太過注重第二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并由此帶來了許多環境污染問題,所以初步建議應當調整投資結構,當適當增加第一產業的投資,實現包頭市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經濟發展概況
包頭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是“一五”計劃期間,由國家投資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也是全球的輕稀土產業中心,在國家眾多老工業基地之中就包括這個依靠礦產資源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但目前全市的社會生產總值在全國排位不算靠前,所以如何能在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條件下實現包頭市的經濟增長,是我們每一個包頭人都應認真思考并提出建議的問題。
包頭市統計局經過初步的核算,2015年包頭市全市共實現GDP3781.9億元,同比上漲8.1%。三次產業的具體總量及其占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三次產業總量比上一年均有所上漲,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同比上漲3.2%、 8.3%、 8.2%,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產出量占比相當少,三次產業比例不均衡,政府應當提高對第一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
經核算,2015年包頭市全是五百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2582.9億元,同比上漲15.3%。三次產業的具體總量及其占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三次產業照比上一年均有所上漲,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同比上漲4.2%、 9.7%、22.0%。可以看出在三次產業的投資中,第一產業的投資額是最少的,有輕視農業發展,重視工業發展的傾向,政府應當調整投資結構,適當增加第一產業的資金投入。
在1978年,全市的GDP只有9.52億元,而到2015年這個數字高達3781.9億元,可見包頭市的經濟有了很大幅度的上漲。但由于這幾年過度追求 GDP 等經濟總量的提高,包頭市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不小的問題。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因過度依賴資源消耗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其次就是過度關注總量的提升而忽視了收入水平的滯后,還有就是因過度強調工業發展而導致的經濟結構失衡。
二、投資對包頭市經濟發展的促進
(一)數據來源
本論文的主要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編的《中國統計年鑒2012》,包頭市統計局編寫的《包頭統計年鑒2012》。還參考了2006-2015年的《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二)模型分析
本文選取區域經濟生產總值來表示包頭市區域經濟的增長情況。模型主要通過考察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與區域經濟生產總值變化之間的關系,從而從數據統計的角度說明固定資產投資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建立的模型為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公式如下
ln(GDP)=c+a*ln(FAI)+u
ln(GDP)=1.847820+0.793235ln(FAI)
(6.262127)(19.97482)
其中,F統計量為398.9933,調整的R2等于0.980295,括號中的數字為t統計量的數值。
(三)實證結果
從數據分析的結果看,固定資產投資與GDP模型的擬合優度達到了0.98,即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很高。同時方程的各個變量的t統計量都在5%的置信度上顯著,證明這個模型的擬合效果比較好,即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呈現出緊密聯系。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回歸系數是0.793235,也就是說FAI每增長1%,包頭市的GDP就會相應增長0.79%。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對于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很明顯,符合投資經濟學的一般原理。
三、 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1978年我市的生產總值還只有9.52億元。到了2000年,我市的生產總值實現了飛躍,GDP高達252.85億元,是1978年的26.6倍。從國家、自治區與包頭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對比可以看出,包頭經濟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國家和自治區的發展速度。
而這一切的進步都應歸功于20世紀90年代我市提出的“整體優化戰略”經濟發展模式和在2005年的市委九屆七次全委會議上第一次提出的“包頭模式”。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第二產業得到了迅速的成長,隨即本市的經濟結構就調整為重點發展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工業的形式。由于包頭市深居內陸,不容易吸引區內區外的投資者來投資本市,所以市政府就推行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正是這項舉措掀起了建設包頭的高潮。重大項目落戶包頭,原來的工廠的設備技術也都進行了更新換代,新興的行業和廠商越來越多從而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由于吸引了許多的投資,并將大量投資全部集中投入到第二產業中去,包頭市的經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飛躍。2014年包頭市經濟發展相對穩定,全市GDP完成3636.3億元人民幣,增長了8.5%。結合上一章的回歸模型和上述的現實情況描述,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投資對我市的經濟增長是有顯著效果的。
(二)初步建議
第二產業獲得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大部分投資。下面的表格詳細說明了包頭市歷年來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在全市社會生產總值中的占比情況及固定資產投資中三次產業的占比情況。
結合包頭市的發展現狀和歷年的數據不難看出包頭市的三次產業比例嚴重失衡,第一產業投入太少,導致第一產業的生產總值在整體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在2000年以前第三產業的投入占比也相當少。這種只重視第二產業的現象在2000年以后得到逐步緩解,第三產業的投入占比有所提升,但第一產業的投資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使得第一產業的生產總值每況愈下。
在全國各地區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畢竟農業投資的投資效益較低。第一產業尤其是傳統農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回報率低,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農業投資容易被地方政府冷落,而企業更是幾乎不會投資于農業。所以多地政府對“三農”的投資都比較低,投資“輕農”問題仍存在。
除了農業發展滯后問題,包頭的發展模式還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由于常年著重發展重工業導致包頭市的污染加劇,許多城市居民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和過敏性鼻炎,這些都是只追求經濟增長而帶來的副作用。
筆者認為要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當地政府就應該適當的增加對農業、林業等的投資,只有“三農”問題和環境問題能夠妥善的解決,包頭市的發展才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初步建議調整包頭市的投資結構,適當增加第一產業的投資,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城鄉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