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女書”神秘而厚重的歷史文本,呈現在眼前的不僅僅是“世界唯一”、“女性獨有”的活態文字,而且更是以女書為載體所珍藏的湖湘女性文化記憶。“女書咖啡”基于“互聯網+”語境力圖以女書文化項目運營對接市場需求,培育女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探討如何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湖湘女性文化“女書”運用在青年眾創空間,實現女書保護與傳承的“活態化”,為大眾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一、眾創空間全要素體系助力青年創新創業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2月18日印發《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鼓勵對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意見》還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圍繞優勢專業領域建設眾創空間。通過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創客等多方協同,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眾創空間,吸引更多科技人員投身科技型創新創業,促進各類創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服務創新創業的能力和水平。“眾創空間”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生事物,需政府強力引導。應積極推動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搭建四個平臺,推進一個創新,促進“眾創空間”快速發展。投中研究院根據調研,從業務模式和形態角度來看,認為目前中國現存的眾創空間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模式:活動聚合型、培訓輔導型、媒體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地產思維型、產業鏈服務型和綜合創業生態體系型。其一要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其二要打造良好創業創新生態環境。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二、女書珍藏著獨特的湖湘女性文化記憶
女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芬芳持久之花,也是湖湘女性文化的獨特之花,它稟賦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珍藏著獨特的湖湘女性文化記憶。從狹義上說,“女書”是指至今流傳在江永瀟水流域的一種為女性所專用的語言文字。
(一)女書豐富了湖湘女性文化內涵
女書意蘊了湖湘女性文化素養。從女書文化的傳承內涵拓衍到湖湘女性文化素養的提升,我們不難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有對平等、獨立和自由的吁求和踐行。“女書”不僅是一種文字即“女字”,也指用女字寫成的作品,以及這些作品的載體,如紙、巾帕、女紅等,如此“女書”便利于傳播和保存。目前收集到的“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有“賀三朝書”( 新婚第三天的饋贈賀詩) 與婚嫁歌、結交老同( 老同,同年齡的女友) 姊妹情書、自傳訴苦歌、紀事敘事歌、祭祀祈神歌、往來書信、翻譯改寫傳統漢文故事、耍歌民謠等。這些女書作品所承載的女書文化不僅具有地域和性別的獨特性,而且還具有多民族融合的多元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而且還蘊涵了一個人安身立命所必備的人文知識和人文行為。對于女書這一傳統文化,女性肩負著承載者和弘揚者的使命。回望過去,女性的發展道路曲折不平,女性沒有話語權,不被父權制的主流文化接納。大至國家歷史,小至姓氏族譜,這些的主筆大都是男性,而女性要么缺位,要么就被妖魔化的社會常態比比皆是。較之傳統主流社會的女性作品,女書作品卻是以女性為主體,真實地表達女性的心聲,它逾越了男權的限制柵欄,勇于開拓自身視野,深入挖掘女性經歷和感受,引發女性的集體共鳴與共情,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女書中大聲疾呼的是‘已是朝廷制錯禮,世煞不由跟禮當’,開啟的是一個嶄新的女性主義創作視角”,從而豐富了女書文化和內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一特定地域女性的精神需求。“事實上,我們應該看到文明并沒有什么內在的和絕對的價值。如果他有價值,那就是滿足了特定的需要。”
(二)女書社群激發了女性文化自覺
女書以“特有的文化力量,把卑微、松散的鄉村農婦凝聚為以結交女友為形式的組織,大大增強了女性的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并通過傾訴宣泄、相互交流、溝通共鳴從而達到心理調節,應對生活重負,慰藉、挽救、支撐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弘揚優秀的女書文化,稟賦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是歷史賦予女性的特殊歷史使命。女性在全面培育和提升創新性人文素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對社會、人文與女性三者關系有充分理解,而且還要不斷地吸收人文知識、強化人文行為和提煉人文精神,促使女性主體人文素養的不斷內化與提升。誠然,平等、獨立和自由的主體意識是人文精神的內核,它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源泉。但是人文素養的衡量指標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與豐富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傳承主體的創新性人文精神尤顯重要。女性教育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女性的主體意識,使女性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當代文化的積極創造者。
(三)女書的活態傳承保持了文化張力
女書的活態傳承是通過女書作品、做女紅、家傳、趕廟會、做歌堂和結老同習俗等多元化載體實現的。一方面,在女書傳承的過程中,以女書為媒介的 “鄉村女校 ”的學生經過這種獨特的女性教育接受社會(女書社團)的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從而能被社會(女書社群)接納為成員。經過濡化,女書文化得以從一代人傳遞到下一代。 另一方面,女書作品的習得增強了性別角色的濡化。女性不僅要涉獵藝術、文學等抽象思維的作品,更要關注政治、體育等新聞、作品的閱讀,從而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多元化的女性人文行為教育,如對茶道、禮儀、儒行和古典詩詞習得和傳承的方式、方法創新,不僅能提升女性多方面的人文關懷,還可以培育健全人格。為了全面提升女性人文素養,促使她們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真正蘊涵“懿德、睿智、篤行、臻美”的人文情懷,我們不妨借鑒女書文化的傳承模式,即生活取向、興趣使然和知識融匯三位一體的學習體系,把學習女書這種女性文字、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與女性的日常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女書作為一種交流溝通的媒介,一般只在女性中傳播和習得。女書成為對女性進行禮教、樂教和詩教的媒介。在這種特殊的女性教育環境下,江永縣瀟水流域的女性“通過女書歌堂和女紅活動,享受教育的樂趣和生活的精彩,把女性的日常生活實踐、 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與學習女書這種女性文字有機結合,構成一個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使女性的學習更生活化,更能滿足各種女性的學習需求, 在中國女性教育史上勾勒了一幅美麗的圖景”。
三、“女書咖啡”著力打造女性青年眾創空間
女書與創業咖啡兩者的交融共生的“女書咖啡”源于兩者的創新迭代性,緣起于湖湘女校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從2012年起,湖南女子學院連續4年參加了友成基金會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合作的“ 創業咖啡 ”項目。該項目將友成的社會資源引入高校課堂,擴大學生的社會視野及創業視野,并將此課程向全國各大高校推廣,其主旨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倡導大學生關注和解決社會問題,啟蒙大學生社會企業家精神。2013年12月,湖南女子學院大學生創業項目“女書咖啡”獲湖南省高校“我的創業夢”電視大賽優勝獎;2014年12月,大學生創業項目“女書咖啡”通過湖南省大中專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項目遴選會,成功落地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2014年9月,湖南女子學院開設全校公選課《女書文化》傳播與普及女書;2015年3月,“女書咖啡”團隊受邀參加湖南教育電視臺知名文化欄目“湖湘講堂”分享女書與咖啡的結緣、現狀和愿景;2015年4月21日,青年眾創空間“女書咖啡”館正式面向社會開放營業,國家教育部學生司王建國司長和省教育廳王柯敏廳長來店視察指導工作,勉勵創業團隊夯實和深挖女書文化底蘊,真正做好湖湘女性文化女書在青年眾創空間里的現代化傳承。“女書咖啡”為女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通過青年眾創空間“女書咖啡”對女書文化過去、現在和外來的對接,在弘揚女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注重其創新創業教育,促使其全面和諧發展。女性創新創業教育的視野要從校內拓展到校外,與社會教育相融合,立足校外就業創業實訓基地青年眾創空間“女書咖啡”著力培育青年女性創新創業能力。“女書咖啡”依托湖湘女校,結盟社會各界女書團體與機構,聚合多方資源與各方力量,積極構建女書社群與生態圈為女性創業實訓和互聯網金融提供服務平臺,專注于幫助女大學生創業、投資、理財等服務。“女書咖啡”模式包括女性創業精神與湖湘女性文化、女性創業素質與湖湘女校、女性創業實訓與女書咖啡和女書傳承與“她”經濟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即具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和后續環節又有著緊密的銜接關系,每一環節都應安排相應的創業實踐活動,四個環節銜接下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綜合性的創意、創新和創業實踐活動。在女性創業實訓環節,“女書咖啡”力圖打造伯樂和千里馬對接平臺、指導制作文創類創業計劃書、建立互聯網金融“女書咖啡基金”和提供創辦企業的政策咨詢與創業培訓。
總之,青年眾創空間“女書咖啡”以傳承與傳播“女書”為己任,探究湖湘女性文化精神濡化下女性文化自覺與女性創新創業實踐。當前創業環境逐漸改善和產業結構全面調整都為高校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條件,高校如何基于文化創意打造青年眾創空間,開展實效性較強的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于緩解當前女大學生日漸嚴重的就業壓力、響應國家大政方針、順全球女性創業浪潮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