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改革程度的加深,使得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而不同專業由于其教學科目種類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其對于有機化學這一課程知識的需求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樣一來,就使得如何解決有機化學這一科目的教學質量,成為了綜合性高校首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有機化學是我校開放教育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重要必修基礎課之一。有機化學內容豐富,理論性、系統性、應用性都很強,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該學科發展迅速,內容越來越豐富。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學好該課程,結合當前教學情況,制定合理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措施已經成為有機化學教學改革不斷探索的課題。
一、有機化學理論課教學現狀
有機化學現有的課程體系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學內容陳舊,缺少近代的新知識新理論,與專業聯系較少,教材與有機化學的發展有較大的差距。此外,考試方法單一,考試內容死板,對學生的質量評估不看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唯理論考試分數論英雄,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弊端,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了克服上述弊端,本文提出的教學改革旨在大膽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全面實施教學改革新舉措,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努力培養創新、實用型人才,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
二、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一)精講教學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幫助
有機化學內容繁多而課時有限,要想做到既要學生學懂且易于接受,讓他們掌握新知識,把握課程發展的趨勢和動態,就必須精選教學內容,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難點。章節的安排不能拘泥于現有的教材體系,但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教學內容分必講和選講。必講內容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知識,必須精講。比如對于機理要精講,與機理有關的反應可以讓學生通過機理的理解自己完成。通過精代替繁,緊密型的主線型替代松散的反應體系,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如六大反應機理(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親電取代、親電加成、親核取代、親核加成)一定要講透,通過這六大反應衍生出的反應就容易理解和記憶。選講內容可選擇專題講座形式,這樣就可以化繁為簡,思路清晰,重點突出,使學生能夠深入淺出,掌握有機化學的實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開放教育是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它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學校和教學為中心。開放教育對入學者的年齡、職業、地區、學習資歷等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的,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均可以申請入學;學生對課程選擇和媒體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權,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也可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因此,在教學上應注重采用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比如網絡課程、微課、bbs等,并及時答疑,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通過打破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來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獨立性,并在充分挖掘化學實驗同有有機化學課堂知識教學存在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的基礎上,不斷的優化整合實驗教學形式,使其能夠同知識教學成為一個新的教學整體,從而構建出一套新的有機化學教學體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成立興趣小組
選一些對有機化學感興趣的同學成立興趣小組,通過這些同學與全班同學建立一個溝通橋梁。通過興趣小組還可以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加深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開展專題討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授課中開展專題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電子理論中的共軛效應,可以在學習之前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老師組織開展專題討論,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開展相關學科學術講座
可以邀請一些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企業專家來做相關的學術講座,通過學術講座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改革考核方式
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本學科主要知識內容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就是適當增加平時成績所占比重,減輕學員的考試壓力,培養學生的自覺、自學能力及學習積極性。此外,網絡化考試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學員只需要借助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5.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現代化教學需要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借助于多媒體,可以使課程中的抽象理論形象化,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重點突出,有利于解決難點,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有機化學中的分子結構、分子軌道、能量變化、電子效應、反應機理、相關實驗原理等一直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講蒸餾和分餾原理時,利用多媒體三維動畫技術,并附加課后練習,學生們就很容易理解和記憶,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
6.教學與生產實踐及科研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可以將企業生產案例融入理論課教學當中,通過案例分析與精講,使同學們對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的關系有更為直觀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知識教學后,可以組織部分知識基礎好,且對于化學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較為濃厚的學生展開一些有關于課外化學知識的教學和探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實踐訓練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求更多有關有機化學的知識內容,并鼓勵學生自主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以便在提升學生化學素養和知識技能水平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此外,還可以組織學員科研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搞科研并參與科研的全過程,教師在一邊進行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思路和程序,掌握必備的實驗技能,增強科研的信心。
三、結語
通過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精講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入淺出地、有重點地、系統地掌握有機化學的精髓,把握有機化學最新發展動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孕育創新意識。有機化學教學的改革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課時有限與課程內容繁多的問題。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總而言之,在綜合性高校不斷發展和社會地位不斷提升的今天,對其內部的有機化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可以說是一項需要“長期奮斗”的工作。基于此,我國綜合性高校中,無論是教育工作的管理者,還是教師人員,都應該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通過創新管理制度、教育理念、教學手段的方式,為有機化學的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有機化學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