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淺談復雜薄煤層工作面的合理設計方法、合理組織生產程序、工作面實施調采工藝,以及基本采煤方法與回采工藝等內容。
關鍵詞:復雜條件;薄煤層;開采法;綜合創新
一、引言
煤礦地質條件復雜,斷層多,煤層厚度變化大,工作面布置常受斷層、礦井邊界、火成巖侵人、沖刷帶等影響的采煤工作面,為減少巷道掘進工作量,減少資源丟失,緩解回采工作面接續緊張的局面,可運用薄煤層綜合開采創新技術,擴大其生產能力,實現資源的全部回收。具體就是在巷道布置、開采機械、采煤方法、回采工藝等開采技術上進行綜合創新。布置正規回采面困難且損失較大,可將回采面布置成旋轉、“刀把”、對拉或其它不規則形;根據煤層參數合理選擇綜采機械及支護設備,并采用一次性采全高方式,嚴格跟頂跟底;強化邊角煤柱、斷層煤柱及巷道煤柱的回收;打破“綜采工作面矩形巷道布置”的傳統模式,將不同回采塊段組合成具有回采價值的不等長工作面,采用梯形對接技術、對拉技術等。
二、復雜薄煤層工作面的合理設計
(一)工作面合理設計。煤層平均厚度為1.5m左右時,若受斷層影響,可布置2個開切眼。隨著工作面的推進,長度達到100m以上時,可布置正規開切眼。在擴大薄煤層綜采的適應性和生產能力時,要充分減少巷道掘進工作量,降低資源丟失。有些工作面可以大量改造成薄煤層綜采工作面,并打破深部開采條件下“綜采工作面長度界限及綜采工作面無法進行對拉布置”的界限,可將兩個綜采工作面合二為一,組合成傾斜長度大的薄煤層綜采面。開切眼可布置成傾斜型,進行大角度調采、綜采和高檔普采聯合開采,并用對拉形式開采。
(二)設備配備合理選型。在不增加設備投入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對采煤機、工作面輸送機、液壓支架進行生產能力核定及改造;對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1.5m以上的,可對采煤機機身進行改造,以保證采高控制在現有煤層厚度以內;針對采煤機在特殊條件下挑頂困難的情況,可在保證端面距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適當加長支架聯結銷,并對工作面輸送機進行改造,巷道采用錨桿、錨笆和錨噴加強支護。
(三)合理組織生產程序
1.工作面安裝。工作面自下而上安裝架液壓支架,上部機尾可利用單體支柱配合鉸接頂梁支護頂板;邊推采邊縮工作面輸送機尾及單體支柱、鉸接頂梁,直到工作面達到設定長。安裝工作面輸送機、液壓支架、采煤機,將需要延伸的液壓支架、工作面輸送機槽等提前準備好,按一定的步距貼風巷下幫擺放好。
2.工作面合并開采。對臨近便于合并開采的工作面,可以盡量合并進行,以減少掘進、搬家等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可提前將外開切眼的液壓支架、工作面輸送機安裝好,待工作面推采到外切眼時,進行合茬。
3.工作面的推進。機頭在離停采線10m左右時開始調采機尾,工作面延長的部分可利用單體支柱配合鉸接頂梁支護。如此進行,使工作面平行順利推進,直到停采線。
三、工作面實施調采工藝
(一)調采工藝方式
針對一些工作面下山運輸,機頭超前距離較大的問題,為防止工作面輸送機和液壓支架在推進過程中下滑,可在安裝過程中,人為地將液壓支架和工作面輸送機進行調采。
1.調采比例的確定。合理地確定工作面的調采比例,對于保持工作面的工程質量,順利達到調采目的不可忽視。依據調采公式選取調采比例:B=LK/D=120×0.75/15=6,其中L為工作面長;D為相距兩次拉茬點的距離;K為頂板完整系數,頂板完整無變化取1,頂板變化越多系數越小。調采初期比例可選為1:6,即工作面上端頭每推進1m,下端頭推進6m,而推采后期隨工作面長度的縮短調采比例縮小為1:3。如此順序,在工作面上端頭推采至距施工點40m的位置時,可以開始工作面的調采。
2.工作面直線推進。采煤工作面的直線性是決定工作面工程質量的優劣和安全生產因素,能否保持工作面的直線性,直接影響到調采工作面的成功與否。因此,工作面在調采期間必須用拉線整修,拉線位置應選在接茬處下方15m較為適宜。若距接茬處較近,則易導致工作面接茬處刮板輸送機彎曲度過大影響工作面運輸;較遠則會造成該處改棚過多,不利于工作面頂板管理。
3.確定拉茬位置和壓茬方式。①接茬位置確定。正確的拉茬位置應選在頂板完整無變化地點,不得在斷層破碎帶或壓力集中地帶拔茬隨檔。為避免在同一地點連續兩次調整支架,即前后兩次在接茬處不得在同一段工作面內重復。據此,可以確定工作面前后相鄰兩次接茬位置相距不得低于15m,且必須處于頂板完整,支護正規的安全地點。②接茬方式的選擇。在接茬方式上采取大茬壓小茬的方式,可先從工作面下端頭開始,工作面每向前推進一硐,將接茬位置上移一次,直至工作面上端頭,拉線取直工作面刮板輸送機后,再重新從工作面下端頭開始向上進行第2次循環調采。如此循環往復,直至調采終止。
(二)調采頂板的支護
影響調采的另一因素就是對隨茬處的頂板支護管理。隨茬處的工作面刮板輸送機前移寬度不均勻,這在采用單體支柱配鉸接頂梁正懸臂支護的工作面,極易出現支柱支設不正規,頂梁出現倒懸臂造成面前空頂距離增加,從而誘發面前局部冒頂的可能性,給現場留下隱患。隨茬處頂板支護管理的有效措施:1.工作面刮板輸送機前移超過0.3m時必須及時支護,以防空頂過大。2.鉸接頂梁出現等懸臂或倒懸臂時,必須在緊貼原棚位置上方重新獨立支設一梁一柱,并向采空區側倒掛梁,支設一柱和原棚并列使用。3.隨茬處改棚寬度超過4m時,必須在工作面人行道往采空區切頂線上每4m保留一寬度為0.6m的安全出口,以保障回柱人員的安全。
(三)調采過程的支護
1.調采過程中的支護。工作面鉸接頂梁要始終垂直于煤壁,需要在工作面新一排支柱支設過程中及時調整頂梁的角度;要始終在工作面軌道巷內準備一定數量的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以滿足工作面上、下端頭和隨茬處添棚的需要。
2.刮板輸送機伸縮距離得當。工作面刮板輸送機上、下端在調采過程中及時縮、伸,以滿足工作面運煤和行人的要求。
3.兩巷超前維護。在調采過程中要及時撤除上、下兩巷超前維護,保持其滯后工作面切頂線距離不超過1m。
四、采煤方法與回采工藝
(一)采煤方法。對拉工作面可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二)采煤工藝。1.工藝順序雙滾筒采煤機割煤。刮板輸送機運煤。拉移液壓支架支護頂板。推移刮板輸送機.在頂板破碎片幫時,先帶壓擦頂拉移超前架再割煤。2.落煤采用采煤機螺旋滾筒截割落煤。3.裝煤采煤機螺旋滾筒配合刮板輸送機鏟煤板裝煤。4.運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輸送機、膠帶輸送機。5.工作面支護時控制好最大采高。對拉生產時可采用下工作面超前上工作面的方式,錯距為0-3m,且兩面不得同時生產。
(三)進刀、割煤與移架方式。1.進刀方式采用端部自開缺口斜切進刀。2.割煤方式工作面采用雙向割煤,往返進行。前滾筒割頂煤、后滾筒割底煤。3.移架方式分組間隔交錯式。4.工作面端頭及安全出口的管理。端頭采用成對π型鋼大棚與單體支柱配合,走向支設一梁三柱維護端頭頂板。支架進人巷道造成支架超高時,應在支架上(下)方用木料接實頂板。5.與其他工序間街接。π型鋼大棚前移、支設完成,支柱達到初撐力后方可前移端頭支架,運輸巷轉載機尾與端頭支護π型鋼大棚(排頭支架)及正巷維護單體支柱的間距不得大于0.5m。
五、結語
采用以上措施采煤,工作面可安全順利地實現調采。在工作面輸送機和液壓支架合茬無誤的情況下,也可杜絕輸送機和液壓支架的上竄下滑,實現質量達標;采用調采,可多回收煤炭資源;減少運輸巷較多的掘進量,有效節省資金。
參考文獻:
[1]袁亮. 薄煤層開采技術與裝備研究[J]. 煤礦開采,2011,03:15-18+42.
[2]郭周克. 黃沙礦極薄煤層高效綜采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
[3]黃曉芳. 薄煤層綜采的綜合創新技術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