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科學,它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本文主要從建筑業的發展趨勢、建筑管理的基礎、建筑管理方法探索的前景等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建筑管理;趨勢;前景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生產能力和長期耐用性消費資料的物質生產部門,它在國民經濟中屬于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我國的建筑業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為世界各國所矚目。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在建筑領域,尤其在建筑管理方面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一定差距,而入世后這種差距在國際競爭中會暴露得更加明顯。
一、建筑業發展趨勢論述
(一)管理模式發展。隨著建筑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加快,特別是加入WT0以后,建筑業管理模式將越來越與國際接軌,按國際慣例運作。
一是政府職能。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將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規范建筑市場,形成有序的建筑生產和流通過程,確保建筑業的良性發展,其任務主要有:①首先,確保行業的整體發展,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場,對建筑企業的管理主要通過政府引導、法律規范、市場調節、行業自律、專業組織輔助管理來實現,以法律和經濟手段為主,行政干預較少。②加強行業管理,從政府角度規范行業行為,進行從業人員和建筑企業管理。
二是工程項目投資和建設方式。項目投資和建設方式將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政府將采取鼓勵政策,更多地吸引外資、企業出資和私人投資等參與到工程項目建設中來,并參與項目經營管理。
三是項目管理模式的變化。隨著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及加入WTO后,國際上采用的項目管理模式將更多地出現在國內建筑業。
四是工程承發包模式的變化。國內工程的承發包模式近幾年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施工承包制已不在是市場的唯一選擇。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公司總承包,融資、建設驗收合格后移交給業主。
(二)建筑法規體系。建設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在建設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政府將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行業管理的信息化。通過建立承包商的數據庫,可查詢到承包商的業績及誠信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凈化建筑市場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強化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的服務職能。建立政府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對政府投資工程的有效管理,達到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建筑管理的基礎論述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當前,我國政府確立了社會發展的新思路一一科學發展觀。新的發展觀更加注重社會“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因此,“以人為本”也是包括建筑行業在內的管理的根本依據。管理實質上是對被管理者的行為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和調節。“以人為本”是企業管理的根本之道,同樣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則。
(二)安全至上的管理底線。為防止工傷事故和職工病的危害,針對工程特點、環境條件、勞力組織、作業方法、施工機械、供電設施等制定確保安全施工的措施。針對項目特點,指定安全措施并做到落實,安全措施是施工項目管理實施規劃或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使措施落實,才能確保安全生產。施工中,工作面上有落地灰,落地混凝土和落地的零星材料,做到及時清理回收、及時利用。有些零星材料暫時不能利用的,也要堆放在指定地點,始終保持工作面和整個施工現場整潔,實現文明施工。安全至上是建筑工程活動中貫徹“以人為本”的邏輯結論。如果工程不安全可靠,那么建筑管理中的價值就無法實現。
(三)創優工程的目標。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大力提倡優質工程評選活動,為建筑施工企業減輕評優成本,通過鼓勵創優工程來促進行業技術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提升民生幸福指數和對政府滿意度指數。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建筑行業的座右銘。質量第一所體現的是價值取向,百年大計所體現的是行業精神,因為質量符合標準或優質的建筑工程是工程安全的直接前提和基本保障。
(四)精益求精的施工手段。要使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質量優質,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管理者必須做到對工程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項建筑工程的落成少則一年,多則幾年甚至十幾年。建筑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 ,幾十個環節上百道工序中,任何一個環節管理出現問題都要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
三、建筑管理方法探索的前景論述
(一)推動建筑業結構調整,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更應通過服務于企業,消除束縛企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障礙和體制性障礙,進一步研究行業結構調整新的方式和途徑。
(二)進一步強化政府市場監管職能,不斷改進管理方法。一是,應當建立市場監管的“預防”機制,積極營造社會化的監管體系隨著建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提出,政府與社會各層面通過合作、協商、聽證會、網絡媒體平臺民意調研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其本質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從而使公共管理活動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認可。實際上從長期的角度而言這種社會監督更高于政府監督,它不僅包括對政府監督之退出領域的監督、政府監督對象的再監督,也包括對政府監督自身的監督。二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由于政府在以往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其淡出傳統的行業管理的同時,必須重視通過一種有效的退出機制保證行業發展的穩定,國家推行的建設工程監理制就是對政府退出機制的有力補充。除了正在逐步培育的完整的建筑企業體系外,也包括培育和加強行業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建設,逐步把部分以往由政府設置的市場準入過渡為行業準入,并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明確法律責任,依法加強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三是,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加強誠信建設應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與政府管理體制創新相結合,從各部門的具體業務入手,通過信息網絡技術,重組、規范和優化行政流程,既可以加大政務透明度,又可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三)運用市場化方式改革政府投資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投資質量隨著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國家投資將退出一般的經營性、競爭性領域,重點保證公共服務領域的需要,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政府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如委托專業的項目管理公司進行項目管理或實行項目法人招標制,既可以運用市場化的方式更好的優化配置公共財政資源,提高項目建設本身的經濟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化的力量為政府服務,把政府從具體的技術性、專業性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改革政府投資工程的管理方式將為行業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建筑管理方法探索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課題,各級建設主管部門不斷創新的成功實踐,已經能夠給我們描繪出建筑管理體制創新的遠景:建設主管部門既要強化政府市場監管職能,又要致力于引導市場的發展;既要有效地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又不能成為行業企業的代表從而導致忽視公共利益。
參考文獻:
[1]黃秀娟.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與創新方法[J]. 住宅與房地產,2016,06:146.
[2]楊桂安.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與創新方法研究[J]. 江西建材,2016,2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