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教師的知識分子的身份愈發式微,出現身份認同危機,以至于處于“邊際人”的地步。其身份的“沒落”影響到其教學技能的提升。但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關系到鄉村建設,關乎何如順利實現農村奔向小康社會。通過調查發現增加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實行榮譽管理增加鄉村教師提升教學技能的主動性、以“送教下鄉”的方式實行普惠行鄉村教師繼續教育、因地制宜構建適合鄉村教師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培訓體系是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技能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榮譽后管理;送教下鄉
一、引言
鄉村教師既肩負著傳道受業的文化使命,還肩負著改變鄉村落后面貌的歷史使命,其教學技能的高低不僅關乎到如何縮小城鄉差異,更關系到何時才能在鄉村實現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但是目前鄉村教師的知識分子的身份愈發式微,身份認同出現危機,以至于處于“邊際人”的地步。其身份的“沒落”無形中也影響到其提升教學技能的積極性、主動性。
但通過2016年1-2月份對東南Z省Q縣10所鄉村學校的調查,我們發現該縣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較低。通過這次調查并結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將制約鄉村教師教學技能發展的因素歸結為待遇低、動力不足、年齡結構不合理、培訓不接地氣 。這四個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疊加在一起。基于此,探討選擇合適的路徑,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的重要性則當下鄉村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技能的路徑選擇
通過對實地調查的分析并結合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可以選擇以下四個路徑。
1.提高工資待遇
無論是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還是查閱國內有關鄉村教師的研究文獻,都發現工資待遇低是制約鄉村教師工作積極性及提升教學技能的“瓶頸”。因此在加大國家提升鄉村教師工資的基礎上,地方政府能夠完善配套資金,以保障鄉村教師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并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方面,而不是想著如何利用周末或假期去打零工以補貼家用。
2.激發鄉村教師自主提升教學技能的積極性
由于受到義務教育實行國家按學生人頭定額撥款,專項經費專項使用等政策要求的影響,加之受到鄉村學校生源急劇下降的影響,鄉村學校的活動經費不足,無論是縣教體局還是鄉中心校基本上都取消了統考排名或以抽考的形式對鄉村教師教學技能進行評比的做法。這導致一部分教師產生“教好教壞一個樣”的懶惰思想。我們認為應該積極相應“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所提出的“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構建完善的鄉村教師“榮譽后”管理機制,提升鄉村教師提升教學技能的內在動力。
3.以“送教下鄉”的培訓模式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
開展教師培訓是推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在職學習深造的很好機會。特別是長期以來,城市教師得到培訓的機會遠遠大于鄉村教師,形成事實上的不平等。但鄉村教師對提高自身素質的渴求強烈,希望通過培訓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由于鄉村教師普遍工作任務繁重導致外出培訓機會極少,許多學校參與培訓的教師基本固定,其他教師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培訓。有時即使有機會也由于無人替崗而被迫取消培訓。基于此,我們認為應改變目前將鄉村教師的培訓放在高校或縣城進行的培訓模式,而是利用寒暑假請教育專家到鄉村去培訓。這樣既可以減輕參加培訓的鄉村教師的經濟負擔,也能讓更多的鄉村教師有參加培訓的機會。
4.構建適合鄉村教師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培訓體系
由于年齡偏大、信息閉塞,外出學習的機會較少,進而導致鄉村教師應用新技術、新觀念進行教學受到嚴重阻礙,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加大對鄉村教師利用新技術提升教學技能的培訓。而在教育技術培訓方面,應立足于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際,從農村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出發,構建出適合農村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培訓體系。具體到計算機培訓方面,我們認為,應該在實施“國培計劃”的時候,從高校或其他機構抽調計算機技術應用方面的行家里手,到鄉村親自手把手的對鄉村教師進行培訓。
三、結論
目前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固然存在一些強差人意之處,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造成當下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普遍較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因素、還有國家政策層面的因素,也有管理層面的因素,當然也有鄉村教師的個人因素。面對這一復雜局面無論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來說,還是從改變鄉村面貌、縮小城鄉差異、提升全民素質的層面來說,都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令人欣慰的是鄉村教師對提升教學技能的愿望很強,如果決策層和管理層能夠“放下包袱,開動機器”,迅速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唐松林,丁璐.論鄉村教師作為鄉村知識分子身份的式微[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52-56.
[2]胡艷.中國當代鄉村教師身份認同中的困境研究——基于一位鄉村教師的口述歷史[J].教師教育研究,2015(6):72-78.
[3] 葉澤濱.對“邊際人”的企盼:農村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J].教育探索,2002 (12):87-88.
[4]黨志平.農村薄弱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 (3):59-62.
[5]張靈,李松濤.縣域內教師輪崗制的難為與可為[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 (12): 95-98.
[6]侯偉浩,曾素林.鄉村教師“榮譽后”管理機制探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02):96-99.
[7]張興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5,(34): 9-10.
[8]孫剛成,曲歌.鄉村教師及學校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取向——基于對延安市“國培計劃”實施推進的實證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3):67-71.
[9]徐恩芹,邱秀偉.農村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轉化:問題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10:62-64.
[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學習和時局(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7-951.
作者簡介:張紅星(1983-),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